黑头噪鸦的活动区、种群密度和栖息地利用(英文)
【摘要】:黑头噪鸦(Perisoreus internigrans)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山针叶林的特有鸟类,种群数量稀少,一些基本生活史资料至今依然缺乏。我们于2001-2004年间对该物种在卓尼和九寨沟地区的种群状况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黑头噪鸦通常以平均3.8只个体构成的"群体"形式活动,平均家域大小为42.0 ha,平均巢间距为2.7km。在研究区域,种群密度大小仅0.6只/km2,大概只有10%栖息地被利用。我们发现,该鸟对成熟针叶林有着强烈的偏好,不喜好在灌丛活动,而对针叶林幼林、草地和人类居住地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
|
|
|
|
1 |
叶宗海,蒋和荣,张仲谋;AR5395活动区的太阳-地球效应[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0年04期 |
2 |
许敖敖,王同江,唐玉华;太阳活动区中电流的作用[J];中国科学A辑;1993年12期 |
3 |
朱祖彦;δ结构活动区早期演化的特点[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4年01期 |
4 |
;科学有险阻 苦战能过关——植物学科研领域巡礼[J];生命世界;1978年02期 |
5 |
张荣祖,郑昌琳;青藏高原哺乳动物地理分布特征及区系演变[J];地理学报;1985年03期 |
6 |
张荣祖;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哺乳类》[J];兽类学报;1988年01期 |
7 |
季国良,江灏,柳艳香;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汽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1989年01期 |
8 |
顾国安,张连弟,黎泽斌;青藏高原碱土的发生类型[J];土壤学报;1992年04期 |
9 |
郑庆林,宋青丽,蒋平,王根富;青藏高原对形成江南“倒春寒”过程的影响的数值试验[J];应用气象学报;1993年03期 |
10 |
李希光;;世界第一高峰“变矮”了吗?[J];科技潮;199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