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系烃源岩生气热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客观评价煤系烃源岩的生气特征和生气量,采用限定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技术,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的不同地质时代煤系烃源岩(煤岩和煤系泥岩)样品进行了生气热模拟实验研究,详细讨论了煤系烃源岩热解生气特征与气体碳同位素变化。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气性能,煤岩与煤系泥岩热解生成气态烃产率相差不大,两者具有相似的生气演化特征,即随热模拟温度升高,煤岩和煤系泥岩热解生成甲烷的产率逐渐增加,甲烷最大产率分别达211.69 m3/t和184.47 m3/t,而C2-5产率是先增加后降低,在热模拟温度430℃~47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14 m3/t和6.87 m3/t;煤岩和煤系泥岩热解气组分碳同位素值总体上随热模拟温度升高而变重,且相同热模拟温度时具有δ13C1δ13C2δ13C3的特征,其中煤系泥岩热解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较煤岩分别偏轻0.3‰~2.1‰和1.4‰~3.7‰。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系烃源岩(煤岩和煤系泥岩)的生气模式。
|
|
|
|
1 |
冯松宝;李贤庆;顿亚鹏;马小敏;黄孝波;王萌;;等变质煤系烃源岩的生气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3期 |
2 |
曾治平,邹华耀;浅析中国中西部盆地煤系烃源岩成烃研究[J];广西地质;2002年02期 |
3 |
程娜;韩淑乔;龙慧;;煤系烃源岩对砂岩致密化发育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1期 |
4 |
徐春华,樊庆真,孔凡顺,王秀珍;煤系烃源岩评价中的误区[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1期 |
5 |
冯子辉,李景坤,李振广;大庆探区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条件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
6 |
晋香兰;张慧;;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分布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1期 |
7 |
肖贤明,刘德汉,傅家谟;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J];沉积学报;1996年S1期 |
8 |
陈建平,赵长毅,王兆云,何忠华,秦勇;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论评;1998年02期 |
9 |
滑双君,王书香,李会慎,翟桂云,肖枚;大港探区煤系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划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4期 |
10 |
刘伟,冯杰,王淑芝,李松花,凤晓云;海拉尔盆地煤系烃源岩有机相分布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
11 |
李荣西;九十年代煤系烃源岩研究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4期 |
12 |
刘四兵;沈忠民;朱宏权;吕正祥;田军;李洁;;川西坳陷高成熟煤系烃源岩分子成熟度参数的异常分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2期 |
13 |
郑建京,温德顺,孟仟祥,吉利明,孙国强;煤系烃源岩热模拟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02期 |
14 |
赵师庆;煤成气讲座 第四讲 煤层和煤系烃源岩的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6期 |
15 |
沈忠民;魏金花;朱宏权;刘四兵;党洪艳;;川西坳陷煤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及成熟度指标对比研究[J];矿物岩石;2009年04期 |
16 |
邓春萍,王汇彤,陈建平,张大江;煤系烃源岩不同极性溶剂抽提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
17 |
李小豫;龚建明;陈小慧;王慧东;陈俊文;杨志承;蒋玉波;;青藏高原乌丽冻土区二叠纪煤系烃源岩特征[J];现代地质;2013年06期 |
18 |
李政;李钜源;徐兴友;林武;王茹;;济阳坳陷煤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同位素对比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5期 |
19 |
肖芝华;胡国艺;钟宁宁;李志生;;塔里木盆地煤系烃源岩产气率变化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20 |
衣骏杰;唐书恒;张松航;杨宁;;沁水盆地阳曲区块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