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中国通过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加强OPV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消灭脊灰已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报告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随后中国实施了维持无脊灰策略和措施,但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输入脊灰疫情。在现阶段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WPV输入风险很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时有发生,常规免疫存在薄弱环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需要调整。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中国要大力加强OPV常规免疫,适时引入脊灰病毒灭活疫苗和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及时和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WPV输入和VDPV循环事件,开展WPV、VDPV及其感染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封存和安全处理。
|
|
|
|
1 |
刘航;俞浩;张大勇;;贵州省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现状研究报告[J];贵州医药;2006年04期 |
2 |
杨青;朱宗涵;张德英;曹彬;;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1期 |
3 |
曹正高,袁有华,周同焕,张振清,屈洪芹,张素月,符铁军;西峡县提前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后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20期 |
4 |
王芬;陈菊花;;婚前医学检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10期 |
5 |
王良君;程晓萍;高显会;张国毅;杨亮;;现代环境卫生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6期 |
6 |
涂莉;黄家胜;江素萍;;九江市2007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11期 |
7 |
梁家素;;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
8 |
魏忠福,刘景顺;目前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2年07期 |
9 |
闫明;;赤峰市200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评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1期 |
10 |
周启富,张德芝,李一成,周成林;雅安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对策探讨与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年03期 |
11 |
;卫生部关于印发《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年34期 |
12 |
;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J];黑龙江政报;2004年03期 |
13 |
刘文和,李立,张洪英,詹秀贞,黄开华,陈庆平;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与辅以强化免疫的流行病学效果比较[J];中国计划免疫;1996年03期 |
14 |
杨宏徽;;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的探讨[J];广西医学;1993年05期 |
15 |
曾瑞金,张建昌,刘韶光;广州市芳村区1995~1999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0年03期 |
16 |
张荣珍;中国计划免疫工作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年04期 |
17 |
姜萍;李黎;王春玲;;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继续前行[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年05期 |
18 |
杨建萍;胡家瑜;刘敏勇;陆菁;李崇山;沈洁;;上海市2009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监测工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10年11期 |
19 |
申树林;王晓萍;;合肥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6年05期 |
20 |
王波;胡泽萍;;2006-2007年甘孜州重点县脊灰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评价[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