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杨复沫,马永亮,贺克斌;细微大气颗粒物PM_(2.5)及其研究概况[J];世界环境;2000年04期 |
2 |
杨复沫,贺克斌 ,马永亮,张强,姚小红 ,Chak K. Chan, Steven Cadle, Tai Chan,Patricia Mulawa;北京大气细粒子PM_(2.5)的化学组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2期 |
3 |
黄丽红,宋伟民,胡敏;大气PM_(2.5)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
4 |
黄鹂鸣,王格慧,王荟,高士祥,王连生;南京市空气中颗粒物PM10、PM2.5污染水平[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
5 |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
6 |
黄斌,姚强,李水清;静电增强脱除PM2.5研究进展[J];电站系统工程;2003年06期 |
7 |
周军,柴国勇,陈元;城市大气中PM_(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年01期 |
8 |
余学春,贺克斌,马永亮,段凤魁,杨复沫;北京市PM_(2.5)水溶性有机物污染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
9 |
谈荣华,张元茂,郑叶飞,楼文艳;上海市城区典型居民住宅区PM_(2.5)的污染状况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年03期 |
10 |
童永彭,谈明光,李燕,陈建敏,张桂林,胡宇光,蔡文利,许培诚,Jung Ho Je,宋伟民,蒋蓉芳,G.Margaritondo;用同步辐射X射线相反衬成像研究PM_(2.5)诱导的大鼠肺炎[J];核技术;2004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