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功率电源的支路功率分量理论
【摘要】:给出了电源对节点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的定义 ,基于全微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推导了各电源在支路中复功率分量产生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分量的计算公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量产生的复功率损耗分量的计算公式 ;考虑了电源有功和无功的耦合作用对支路复功率损耗和潮流分量的影响。创立了复功率电源在支路中引起的复功率损耗和潮流分量计算的基本理论
|
|
|
|
1 |
江辉,彭建春,欧亚平,李朝昀;输电网损的公正分配[J];电网技术;2003年05期 |
2 |
江辉,彭建春,欧亚平,李朝昀;支路损耗分摊方法在输电网损公正分配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3年06期 |
3 |
高效,彭建春;电压暂降的定量评价与失电损失分摊[J];电网技术;2005年12期 |
4 |
刘路登;张粒子;杨静;;电力市场联营-双边交易模式下的阻塞费用分摊[J];电网技术;2006年15期 |
5 |
李卫东,魏立明,孙辉,肖宏飞;潮流追踪算法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乔振宇,陈学允,张粒子,于尔铿,杨以涵;输电线路中转运功率分量的计算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2期 |
7 |
王秀丽,王锡凡;利用电流的实部与虚部分量进行复功率追踪[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3期 |
8 |
邹云,李卫东;一类输电网损分摊方法的积分路径相关性简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09期 |
9 |
于继来,柳焯;基于网络状态严格等值条件下的网损分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1期 |
10 |
杨华春,马千,宋天祥,王鹏,贺仁睦;电力市场中转运费模型的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4期 |
|
|
|
|
|
1 |
谭伦农,张保会;输电线路的利用份额及损耗分摊问题[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6期 |
2 |
蔡兴国,郭从松;基于跟踪潮流法的转运费用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年02期 |
3 |
王正风,潘本琦,王凤霞,林其友;对电力市场中电价问题的初探[J];电力建设;2001年10期 |
4 |
李卫东,魏立明,孙辉,肖宏飞;潮流追踪算法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5 |
孙黎滢,周明,李庚银;电力市场中的输电费用分配方法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3年04期 |
6 |
曹宁,刘建新,辛英;电力市场环境下合理分摊输电费用的新方法[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年01期 |
7 |
赵晋泉,侯志俭,吴际舜;电力市场中的交易模式和传输拥挤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20期 |
8 |
李卫东,孙辉,赵善俊;基于严格数学推导的损耗分摊原则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1期 |
9 |
于继来,柳焯;基于网络状态严格等值条件下的网损分摊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21期 |
10 |
乔振宇,陈学允,张粒子,于尔铿,杨以涵;输电线路中转运功率分量的计算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2期 |
|
|
|
|
|
1 |
李生伟,彭建春,刘宏超,欧阳征武;输电损耗的分摊原则[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2 |
丁仁杰;刘健;赵玉伟;张曙光;;不平衡电路的瞬时功率分析及不对称负荷补偿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
3 |
李卫东,魏立明,孙辉,肖宏飞;潮流追踪算法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4 |
肖宏飞,魏立明,李卫东;电力市场中损耗分摊方法选择与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5 |
常乃超,郭志忠;辅助服务中的网损分摊[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17期 |
6 |
荆朝霞,段献忠,文福拴,严正,倪以信,吴复立;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分摊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6期 |
7 |
于继来,柳焯;交流支路的电气剖分方法(一)普通支路的剖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1期 |
8 |
汤奕,于继来,刘宪林;交流支路的电气剖分方法——(二)移相器支路的剖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2期 |
9 |
汤奕;于继来;周苏荃;;电力网络源流路径电气剖分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22期 |
10 |
伍期刚,程浩忠,刘梓洪;边际网损系数法中的网损分摊调整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