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减振器非线性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摘要】:采用电动振动台对橡胶减振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正逆傅立叶变换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建立了橡胶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Runge-Kutta法和模型曲线重构法论证了模型对单一工况参数识别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试验工况逐一进行识别,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橡胶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分析发现识别的刚度和阻尼与振幅和频率之间呈曲面关系,表明橡胶减振器在较大振幅下的动态特性已不能用简单的曲线来描述。
|
|
|
|
1 |
江国和;沈荣瀛;华宏星;吴广明;;舰船机械设备冲击隔离技术研究进展[J];船舶力学;2006年01期 |
2 |
赵荣国,徐友钜,陈忠富,胡绍全,黄西成,刘青林;一个新的非线性迟滞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2期 |
3 |
李金,张华良;磁流变液研究和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曹利;冯奇;温建明;;钢丝绳隔振器动态非线性阻尼模型的改进[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5 |
赵荣国,徐友钜,陈忠富,胡绍全,黄西成;不同拉压特性结构振动分析的双线性近似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5年01期 |
6 |
束立红;周炜;吕志强;黄映云;;钢丝绳隔振器在大型机械设备的振动冲击隔离设计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06年04期 |
|
|
|
|
|
1 |
黄晋英,潘宏侠,李霆;发动机机体结构振动模态分析[J];华北工学院测试技术学报;2000年01期 |
2 |
禹丹江,任伟新;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
3 |
黄鼎友,吉向东;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模及振动仿真[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4 |
王立公,冯振东;汽车动力总成液力悬置——一种新型隔振元件的结构发展[J];汽车工程;1994年06期 |
5 |
张弓,张永相,邱容,林用满,严寒冰,董霖;电控汽油机怠速模糊RBF神经网络控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6 |
常军;张启伟;孙利民;;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3期 |
7 |
梁君;赵登峰;;模态分析方法综述[J];现代制造工程;2006年08期 |
8 |
季晓刚,章应雄,唐新蓬;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研究的发展[J];汽车科技;2004年01期 |
9 |
王如义,郑元锁;橡胶阻尼材料研究进展[J];橡胶工业;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