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摘要】: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平面不规则复杂超限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量测模型结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加速度、位移等动力反应,研究结构破坏机理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X方向经历7°多遇及基本烈度地震后基本保持弹性状态。结构X向一阶自振频率为5.610 Hz,阻尼比2.995%;Y向一阶自振频率5.484 Hz,阻尼比2.478%,随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提高;罕遇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Y向自振频率较震前下降约15%,阻尼比提高至6.531%,7°多遇地震下结构X、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71,1/799,罕遇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20,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Kobe波激励下结构上部楼层最大位移比达1.331,存在一定扭转不规则,但程度较小。试验表明原型结构设计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并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建议。
|
|
|
|
1 |
周颖;吕西林;卢文胜;;不同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型等效设计方法[J];结构工程师;2006年04期 |
2 |
王艳茹;苗崇刚;戴君武;;土-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简化方法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2期 |
3 |
唐亮;凌贤长;徐鹏举;苏雷;张效禹;张勇强;;液化场地桩-土地震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
4 |
陈好平;张川;傅剑平;赖舒毓;刘梁松;白翔;毕琼;陈洪艳;;不规则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2年09期 |
5 |
李敏霞;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年03期 |
6 |
叶献国,刘涛
,徐勤
,柳炳康;振动台三维模拟地震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S1期 |
7 |
程绍革,刘经伟,金祖懋,包正义;上海仙乐斯广场模型振动台试验[J];建筑科学;1998年05期 |
8 |
施卫星,徐磊;七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1999年03期 |
9 |
沈德建;吕西林;;地震模拟振动台及模型试验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6年06期 |
10 |
李敏霞,杨泽群,陈建秋;电液伺服振动台的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6年02期 |
11 |
黄维平,王连广;人工质量在砖混结构振动台试验中的作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3期 |
12 |
葛学礼;朱立新;于文;;新疆喀什老城区生土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续)[J];工程质量;2007年01期 |
13 |
田春雨;王翠坤;肖从真;徐自国;刘付钧;;广州珠江新城西塔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年S1期 |
14 |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鱼线加固馆藏浮放文物振动台试验[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
15 |
徐植信
,朱伯龙
,吕西林;对《五层砌块模型房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的质疑[J];同济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16 |
王翠坤,郝锐坤,孙慧中,徐蓬春,陈志强,施昌;深圳加福广场大厦模型振动台试验[J];建筑科学;1996年03期 |
17 |
刘红彪;王梅;张强;;正弦扫频振动台试验的虚拟设计[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1期 |
18 |
景立平,崔杰,李立云,郑志华;粉土液化的小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
19 |
葛学礼;朱立新;于文;;新疆喀什老城区生土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连载)[J];工程质量;2006年10期 |
20 |
李岳;姜忻良;;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模型土设计方法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