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清血八味片中32种无机元素
【摘要】:目的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清血八味片中Be、B、Na、Mg、Al、P、K、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Rb、Sr、Mo、Ag、Cd、Sn、Sb、Cs、Ba、Hg、Tl、Pb共32种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建立清血八味片无机元素指纹谱并分析其特征元素。方法以硝酸加过氧化氢体系为消解试剂,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6Li、Sc、Y、Rh、In、Ho、Bi、Th元素为内标元素,采用ICP-MS法测定清血八味片中无机元素的量,绘制无机元素量分布曲线图,并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测定的各元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各元素的检测限在0.001~6.390μg/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4.36%~105.47%,RSD 1.53%~4.56%。通过无机元素量分布曲线分析建立了清血八味片的无机元素指纹谱,不同批次的样品均有相似的峰形,且不同无机元素量的多寡顺序趋于一致。经PCA筛选出清血八味片主要特征无机元素为Co、As、Ba、Ca、Sb、Ti、Ni、Fe、Cs、Se、P、Al、K。测定的样品中检测出Pb、Cd、As、Hg、Cu,5种重金属元素的量均低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限度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清血八味片中32种无机元素。通过对清血八味片无机元素的分析,可以为清血八味片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
|
|
|
1 |
侯小琳;张永保;;微堆中子活化法测定茶叶中无机元素[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2年00期 |
2 |
宋兴良;袁兆岭;;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茶水中无机元素的含量[J];化学分析计量;2005年06期 |
3 |
臧玉红,刘纵宇;一叶萩嫩枝叶中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年04期 |
4 |
张万诚;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5 |
郭亚东;烟草中无机元素及氨基酸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6 |
肖峤玲;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糖品中的无机元素[J];分析测试通报;1988年04期 |
7 |
张奇凤,彭珊珊,朱宁,吴建宏,李丽,黄建军;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2种中成药的10种无机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2期 |
8 |
江瑞源,卢先勇;茶叶中无机元素ICP-AES测定[J];分析测试通报;1988年01期 |
9 |
梁丽娇;饶通德;;论无机元素化学教学改革[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
10 |
张玲帆;张文清;夏玮;刘鑫;陶卫;张磊;;微波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腊梅花中的14种无机元素[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年08期 |
11 |
高健会;赵良娟;葛宝坤;刘旸;逯海;韦超;;ICP-MS分析国际比对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J];质谱学报;2006年04期 |
12 |
蔡传英;官翕华;;离子选择电极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钙电极测定四十种中草药中的可溶性钙[J];云南化工技术;1984年04期 |
13 |
张晶;“金三角”产“冰”毒中的无机物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14 |
聂西度;符靓;;咖啡中14种无机元素的快速质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7期 |
15 |
陈福北;黄巧燕;刘辉庭;;电感耦合等离子法检测胡椒中元素含量[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
16 |
梁汉东,于春海,刘咸德,周强,李艳芳,冯明德;大气单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二次离子质谱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17 |
黄巧燕;陈少东;刘辉庭;;微波消解ICP-MS/ICP-AES测定沙姜中无机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2年03期 |
18 |
郭岚;王蕊;柳英霞;雷晓康;万筱芬;;ICP-AES测定乌药饮片及其煎煮液中无机元素的含量[J];光谱实验室;2011年06期 |
19 |
李建华,毛桂杰,贺春英;ICP-AES法测定食用花及茶中8种无机元素[J];化学工程师;2002年03期 |
20 |
黄丹菲;聂少平;李景恩;杨美艳;李晶;谢明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香薷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
|
|
|
|
|
1 |
张甲生;;蚕蛹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5年 |
2 |
刘钊;刘雪梅;龙开明;杨天丽;汤磊;;ICP-MS真空系统的维修[A];2007年全国质谱学会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质谱仪器和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