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及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
【摘要】:目的考察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常用输液(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及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模拟苦碟子注射液临床使用剂量(40 mL/250 mL),以5种输液调配苦碟子注射液的成品输液,并用氯化钠注射液调配苦碟子川芎嗪配伍液,分别在室温(25℃)条件下放置24 h、冷藏(4℃)条件下放置48 h,考察样品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吸光度、不溶性微粒数及木犀草素含有量的变化。结果苦碟子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配伍后,室温及冷藏条件下放置1 h,不溶性微粒数超出《中国药典》规定范围;苦碟子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室温及冷藏条件下放置1 h,木犀草素的量下降大于10%;苦碟子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配伍后,pH值减小1.92,木犀草素的量降低34%,不溶性微粒数在室温1 h和冷藏2 h超出《中国药典》规定范围。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不宜用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氏液稀释;苦碟子注射液不能与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直接配伍使用。
|
|
|
|
1 |
卫蓉,张雅丽,齐敏友;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2 |
李金珍;袁杰;顾瑾;;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01期 |
3 |
谢伟乾;梁汉钦;;苦碟子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J];今日药学;2008年05期 |
4 |
戴锦娜;尹然;陈晓辉;毕开顺;;苦碟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6年02期 |
5 |
黄秋明;左祖俊;;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08年33期 |
6 |
丁汀;桂志红;王华富;廖益飞;张小如;;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年09期 |
7 |
桂绿荷;冯玉书;徐署民;林国云;;苦碟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4.苦碟子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1年13期 |
8 |
冯玉书;桂绿荷;徐署民;栗砚芬;张洪伟;赵荣淑;;苦碟子治疗冠心病的研究 5.苦碟子对纤维蛋白酶活性影响和毒性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81年13期 |
9 |
赵兴连;论中药四性配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0 |
张思超,王晓君;石膏合理配伍治疗温病高热[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1 |
叶富强,徐颂芬,陈蔚文,李茹柳,潘怀耿;黄连与茱萸配伍比例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0年05期 |
12 |
王桂红;中药配伍对黄连有效成分煎出率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6期 |
13 |
李文杰,曹力,李红梅;穿琥宁注射剂与抗感染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9期 |
14 |
刘本俊;六味地黄及金匮肾气方药方义特色剖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04期 |
15 |
李秀玲,徐青,张曦,肖红斌,梁鑫淼;HPLC研究柴胡和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J];中国天然药物;2004年02期 |
16 |
唐自明,李树帜;水银与砒霜配伍的化学成分探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
17 |
李树帜,唐自明;人参、五灵脂配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
18 |
唐自明;人参、黄芪配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S1期 |
19 |
樊巧玲;补中益气汤新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
20 |
赵冬梅,肖隽,毕开顺,王玺,罗旭,车镇涛;吴茱萸汤配伍机制的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