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和五角枫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摘要】:利用动态顶空法收集和TC-TGC-MS(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了两种绿化树种皂荚和五角枫茎叶的挥发物组分,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了植物挥发物对空气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3-己烯酯和乙酸庚酯的含量在皂荚和五角枫中分别为最高的,癸醛、苯甲醛、trans-2-己烯醛、壬醛、1-辛醇、正戊醇、3-己烯醇为二者共有的组分;微生物试验表明皂荚和五角枫林地微生物含量明显低于空旷地。乙酸-3-己烯酯、乙酸庚酯、壬醛、己醛、trans-2-己烯醛、1-辛醇、正戊醇、3-己烯醇8种单体对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乙酸-3-己烯酯的抑菌能力大于乙酸庚酯,因而揭示了皂荚和五角枫林带细菌和真菌少的原因。
|
|
|
|
1 |
吴文谱;南昌的绿化与环境保护[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0年02期 |
2 |
张春雷;;辽西地区野皂荚有性繁育及生态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年12期 |
3 |
张泉荣;贺一铭;张文秀;高洁;肖晨晨;李红艳;刘薇;;植物皂荚中皂荚多糖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29期 |
4 |
蒋建新,安鑫南,朱莉伟,张卫明;皂荚豆组成及皂荚胶的流变性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5 |
杨世诚;;皂荚构建“和谐”[J];百科知识;2006年22期 |
6 |
蒋建新,张卫明,朱莉伟,李宪平;野皂荚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年05期 |
7 |
朱莉伟,蒋建新,徐嘉生;野皂荚豆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年01期 |
8 |
尉伯瀚;张峰;;太行山南端野皂荚群落数量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9 |
连俊强;张桂萍;张贵平;张峰;;太行山南端野皂荚群落物种多样性[J];山地学报;2008年05期 |
10 |
闫明,毕润成,苏俊霞,乔秀红,辛玉梅,孙志丰,霍静;吕梁山南端野皂荚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1 |
张贵平;张桂萍;高昆;张峰;;太行山南端野皂荚群落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J];山地学报;2008年01期 |
12 |
慕之;;肥皂原本是一种植物果荚[J];文史杂志;2019年02期 |
13 |
黄雅楠;古松;江莎;黄俊哲;郑强;陈旭辉;许珂;田俊英;;皂荚幼苗(Gledistsia sinensis Lam)初生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4 |
王善源;;中药对于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Ⅱ.[J];科学通报;1958年16期 |
15 |
魏战勇,崔保安,黄克和,金喜新,王学斌,杨明凡;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6 |
户瑞丽;杨君;;纳米银对单纯疱疹病毒2的抑制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4年24期 |
17 |
王善源;;某些元素对于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抑制作用Ⅳ.[J];科学通报;1958年08期 |
18 |
卢静;任梦柔;陈锐;王彤;黄弈轩;王振宁;关爽;;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