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耦合对旱地胡麻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转运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旱地胡麻在有限灌水条件下的最佳水氮耦合管理模式,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I_0:0 m~3·hm~(-2); I_(1200):1200 m~3·hm~(-2); I_(1800):1800 m~3·hm~(-2))为主区,施氮量(N_0:0 kg·hm~(-2); N_(600):60 kg·hm~(-2); N_(120):120 kg·hm~(-2))为副区,测定胡麻不同生育阶段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转运特征、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水氮处理对旱地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素吸收、积累及产量的耦合效应不同。不灌水条件下,施氮有利于胡麻花期和成熟期茎秆对氮素的吸收,不同灌水水平下N_(120)均抑制了茎秆对氮的吸收;I_(1200)水平下,花期叶片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N_(60)较N_0和N_(120)高11.0%和28.9%;I_(1800)水平下,施氮提高了成熟期胡麻叶片中氮含量,N_(60)和N_(120)较N_0高39.7%和26.9%。水氮对胡麻阶段氮素积累量影响的耦合效应主要表现在现蕾期以后,同一灌水水平下,N_(60)促进了胡麻现蕾期以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而N_(120)具有抑制作用。施氮分别提高了I_(1200)和I_(1800)水平下叶片和茎秆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灌水1800 m~3·hm~(-2)、施氮60 kg·hm~(-2)显著增加了胡麻单株有效蒴果数和籽粒产量(6.6%~22.8%),是试验区比较适宜的水氮耦合管理模式。
|
|
|
|
1 |
徐寿军;顾小莉;卜义霞;田舜;张宝生;许如根;庄恒扬;;冬大麦花后穗部氮素积累及转移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2期 |
2 |
徐寿军;顾小莉;卜义霞;张宝生;许如根;庄恒扬;;冬大麦花后穗部氮素积累的特征分析及动态模拟[J];生物数学学报;2007年04期 |
3 |
周蜀芬;胡延玉;李方安;;小麦品种花后的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关系[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
4 |
李纯,陈江华,商五一;甘蓝型油菜角果及种子发育过程的研究[J];中国油料;1988年02期 |
5 |
张礼福,胡业正,朱旭彤,章锡昌;小麦中期和后期生长对弱光的反应[J];湖北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
6 |
侯国佐;油菜花后角果和种子形成与充实过程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
7 |
石岩,位东斌,于振文,余松烈;深耘断根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年06期 |
8 |
徐漫;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花后开放式增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8年01期 |
9 |
郭文善,封超年,严六零,彭永欣,朱新开,宗爱国;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J];作物学报;1995年03期 |
10 |
殷宏章;沈允鋼;陈因;余志新;李娉嫦;;水稻开花后干物质的累积和运转[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56年02期 |
11 |
郑雷;吴艳;崔旭盛;翟志席;郭玉海;;肉苁蓉蒴果与种子发育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
12 |
尹羽丰;;鄂芝5号打顶试验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
13 |
黄勇;马二培;杨青华;刘媛媛;李潮海;;花后灌水对高油玉米碳氮运转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