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摘要】:以野外径流小区的次降雨产流产沙数据为基础,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随坡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性质的差异对坡面产流随坡度而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研究区的6场次降雨中,坡面产流量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坡面径流量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坡面径流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较弱,这主要由降雨量与入渗量之间的转化程度所决定;次降雨性质对不同坡度的坡面产沙规律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存在临界侵蚀坡度,但临界坡度不是唯一值,而是随着降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临界侵蚀坡度随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坡度较大时,坡面产沙量随坡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往往较大.
|
|
|
|
1 |
靳长兴;论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J];地理学报;1995年03期 |
2 |
李国英;;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J];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10期 |
3 |
王刚;李小曼;李锐;;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农村聚落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5期 |
4 |
罗志军;张俊;;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
5 |
蔡雄飞;王济;雷丽;曾希柏;李阳兵;;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6 |
董婷婷;张增祥;左利君;;基于GIS和RS的辽西地区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
7 |
秦伟;刘孝盈;于琪洋;赵磊磊;;印度土壤侵蚀与防治研究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1期 |
8 |
齐述华;蒋梅鑫;于秀波;;基于遥感和ULSE模型评价1995~2005年江西土壤侵蚀[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
9 |
周佩华,刘炳武,王占礼,郑世清;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点与植被对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1年05期 |
10 |
魏林森,王世宇;陇西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1993年02期 |
11 |
黄炎和,陈明华,黄鑫全;土壤侵蚀量的标签定位测定法初探[J];福建水土保持;1998年02期 |
12 |
倪九派,傅涛,李瑞雪,何丙辉,魏朝富;应用ARC/INFO预测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4期 |
13 |
李光录;高存劳;;黄土高原南部土地生产力及其与侵蚀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4期 |
14 |
杨九东;杨浩;钱娟;徐从安;王小雷;;~7Be含量平衡方法在土壤侵蚀估算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5期 |
15 |
;土壤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1期 |
16 |
张广兴;雷孝章;;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与塘库淤积分析[J];人民长江;2009年13期 |
17 |
秦伟;赵磊磊;刘孝盈;;伊朗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4期 |
18 |
顾成军;张海林;;基于RS和GIS的舒城县土壤侵蚀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4期 |
19 |
夏海江;顾英时;施建军;;聚丙烯酰胺防治土壤侵蚀的适宜品系试验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09期 |
20 |
闫业超;岳书平;张树文;罗庆洲;;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价值估算及其特征分析——以黑龙江克拜东部黑土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