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Ⅳ.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摘要】:基于中国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66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比较分析了该区域内1961—1980年和1981—2007年2个时段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长度以及温度生长期内的活动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干燥度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与1961—1980年的平均状况相比,1981—2007年研究区域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均呈延长趋势,分别延长了7.4和6.9 d;≥0℃和≥10℃积温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0~137.0和1.0~142.0℃.d.(10 a)-1;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全区仅安徽省北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地区均呈减少趋势,且以河北省、山东省北部的减幅最明显;全区大部分区域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干燥度呈增加趋势.
|
|
|
|
1 |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Ⅳ.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暖温麦-玉两熟灌溉农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
2 |
阎丙离;黄淮海平原干旱加剧的机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1期 |
3 |
吴移生,邱益三;南京农业气候资源利用问题[J];南京农专学报;1997年04期 |
4 |
林孝松;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
5 |
晏路明;GIS支持下的南亚热带农业气候资源地域分异的数值辨识[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年06期 |
6 |
陈建军;;和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利用现状[J];新疆气象;1991年10期 |
7 |
申广荣,田国良;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旱情监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2期 |
8 |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
9 |
王向阳;;黄山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2期 |
10 |
李世奎;;省级农业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区划综述[J];气象科技;1987年02期 |
11 |
刘建栋,傅抱璞,金之庆,于强;农业气候资源数值模拟中气候资料处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9年03期 |
12 |
林孝松;余情;;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优度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3期 |
13 |
林孝松;余情;赵纯勇;;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4 |
;延安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J];气象科技;1976年03期 |
15 |
马泳源;;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交流会在广东召开[J];中国农业气象;1991年04期 |
16 |
高桂芹;齐作辉;董玉武;;唐山市农业气候资源DTOPSIS优势分析[J];气象科技;2008年02期 |
17 |
蒋宗孝,阮锡章,伍毓柏,李文;三明市农业气候资源概况[J];气象科技;2004年S1期 |
18 |
王胜;田红;吴坤悌;;海南岛与台湾岛农业气候资源比较[J];中国农业气象;2007年01期 |
19 |
周明昆;;基于ArcGIS的农业气候资源推算及应用[J];广西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20 |
吴战平;于飞;谷晓平;袁淑杰;;基于组件GIS的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