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Ⅲ.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徐超  杨晓光  李勇  王文峰  
【摘要】: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全年、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5℃.(10 a)-1;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7和50℃.d.(10 a)-1;研究区大部站点的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除新疆大部地区和宁夏平原以东的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升高趋势;研究区大部地区的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而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则表现为研究区西部下降、东部上升.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研究区大部地区全年及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增幅的空间变化趋势均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强;黄荣辉;王胜;;浅论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对区域天气气候的特殊作用[J];干旱气象;2011年02期
2 唐炯;;西北干旱区农业节水工程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徐静;;秦皇岛地区气候资源及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徐华军;杨晓光;王文峰;徐超;;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Ⅶ.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5 何永坤;郭建平;;1961—2006年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6 李明春;马永忠;黄英华;;气候变暖对建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7 冶明珠;郭建平;蒋跃林;赵俊芳;袁彬;;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8 张光耀;刘光远;崔丽娜;于言青;;西北干旱区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效益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9 李亚举;张明军;王圣杰;李忠勤;王飞腾;;我国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10 辛瑞芳;范向杰;靳泽辉;;河曲县海红果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11 陈娟;李栋梁;王慧;陈练;;西北地区冬季地面风速特征及其与春夏季地表感热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12 牟晓新;刘军;;谈如何发挥农业气象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13 张雪芹;孙杨;郑度;毛炜峄;;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14 黄小燕;张明军;王圣杰;李亚举;潘淑坤;;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0℃层高度及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15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敦煌戈壁地区地气温差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16 孙昭萱;张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温度和能量的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17 郭小芹;刘明春;;河西走廊近40a气候生产潜力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18 雷薇;;石河子市棉花生产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4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国保;廖桂奇;陈利东;;玉林与台湾农业气候资源比较研究[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洪芬;王劲松;黄斌;;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影响区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高阳华;冉荣生;唐云辉;;大西南通道农业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慧;李栋梁;;中国西北干旱区地面感热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北边缘位置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吕世华;;西北干旱区绿洲-沙漠环流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风蕊;高桂芹;孟艳静;许彦慧;高玲;;应用DTOPSIS综合评价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武晋雯;张玉书;;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苏永秀;李政;;GIS在南宁市细网格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辽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奇虎;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连童;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奎;西北干旱区春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杨荣光;基于GIS技术的泰安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区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小燕;中国西北地区近50年夏季地面气温与大气0℃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红菊;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兴萍;重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信息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余情;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精细化模拟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其峰;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性气候效应研究——以新疆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8 乔娟;西北干旱区大气边界层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9 李秀花;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薛丽芳;广东省典型经济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汤苾;开发利用“两高”沿线农业气候资源[N];中国气象报;2011年
2 记者侯铁中;西北干旱区陆气如何相互作用[N];科技日报;2002年
3 王君;农业气象应用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邓志华 本报记者 李冬明;服务“三农”:从“增产”“减灾”把脉气象建设[N];江西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王海亮;江西要求发挥气象基础保障作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 覃武;全面开展气象服务 充分发挥四大优势[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王世彤 本报记者 孙立刚;气象为农业经济发展护航[N];佳木斯日报;2009年
8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赵瑞;紧跟“变暖”脚步调整种粮策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9 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王哲;共同促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徐爱东;中国气象局打造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