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层结下的热岛环流
【摘要】:采用对数压力坐标系的大气热力、动力方程组,分析了由于城市的加热和摩擦作用,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情况下的热岛环流,给出了表征热岛基本特征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温度场的空间结构,从理论上证实了热岛环流在不稳定城市边界层中存在的可能性,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垂直运动在市区是上升运动,在郊区是下沉运动,在低层 z=150m 处有一闭合中心;(2)流场在市区上空呈一层波动,波谷在上风区,波峰在下风区,波长为城市半宽的4倍;(3)地面的高温区出现在城市的下风区,且无逆温层出现。
|
|
|
|
1 |
卢敬华,李国平;城市热岛效应的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1年Z1期 |
2 |
吕红民,许金山;大型风浪水槽风浪统计特征的测量和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
3 |
苗曼倩,唐有华;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J];高原气象;1998年03期 |
4 |
汪炳祥;新型风浪谱及其应用[J];海洋与湖沼;1962年Z2期 |
5 |
汪炳祥,张就兹,武桂秋;深水风浪预报模式的比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6 |
程展,吴少华;近海区域海气温差对海气动量交换的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6年06期 |
7 |
于定勇,徐德伦,吕红民;海洋白浪覆盖率模式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年05期 |
8 |
黄培基;胶州湾风浪谱特征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2期 |
9 |
陈宵;;超级扇风面电扇[J];科学24小时;2006年11期 |
10 |
姚圣康;;0509“麦莎”台风浪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06年S1期 |
11 |
李国平;城市热山波的动力和数值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12 |
陈奇礼;中国海移动风区内海浪状况的分析[J];海洋通报;1983年05期 |
13 |
文圣常;涌浪谱[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年00期 |
14 |
刘熙明;胡非;李磊;;北京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及其近地层气象场分析[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1期 |
15 |
桑建国,张治坤,张伯寅;热岛环流的动力学分析[J];气象学报;2000年03期 |
16 |
潘少华;江河风浪计算中的一些问题[J];人民黄河;1994年07期 |
17 |
王魁山;下垫面对郑州城市边界层风的影响[J];气象;1998年07期 |
18 |
周淑贞;余碧霞;;上海城市对风速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9 |
吴万友,吕小明;南昌市热岛效应及其与SO_2浓度关系研究[J];江西气象科技;1998年04期 |
20 |
仲跻芹;张朝林;范水勇;;北京稳定天气条件下城市边界层环流特征数值研究[J];气象科技;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