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损伤的小波分形神经网络检测
【摘要】:用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分析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样本的好坏。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小波包分析利用可以伸缩和平移的可变视窗能够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因此对有损伤的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分形几何方法不依赖于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特点,将分形维数与小波分析相结合,建立了结构损伤的小波分形神经网络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同状态下的振动信号的各频段分形维数有明显的不同,可以将振动信号的各频段分形维数作为结构损伤检测的特征量,并用神经网络将结构的不同状态模式识别出来。
|
|
|
|
1 |
王利恒;周锡元;阎维明;;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一些新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
2 |
陈文元;李雪梅;迟晓梅;;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在结构多处损伤监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
3 |
陈晓红;分形图产生方法研究和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4 |
孟艳;从小波多尺度思想看李约瑟难题争鸣的现实意义[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
5 |
于洪梅,朱晓明,陈刚;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同时测定锆和钛[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6 |
王蓉,谢元旦;基于小波的图像融合算法的实现[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7 |
董立文,贾朱植,谢元旦,王萍;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方法[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8 |
孙晓琦,李井会,于洪梅,关永毅,吴秀红,王秀云;小波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重叠色谱峰的解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9 |
贾朱植,董立文,董勃,谢元旦;Fourier变换和Gabor变换与小波变换的比较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0 |
欧阳鑫玉;唐跃鹏;;基于小波变换的奇异性检测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
|
|
|
|
1 |
王明年,关宝树;神经网络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5年02期 |
2 |
杨明,梁大开,万鹏飞;多重分形的智能材料损伤诊断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
3 |
张治强,蔡嗣经,马平波;数据挖掘在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4 |
许宝杰;张建民;徐小力;李建伟;;抑制EMD端点效应方法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5 |
周满贵,潘国荣;建筑物变形短期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J];测绘工程;1999年04期 |
6 |
于先文,胡伍生,王继刚;神经网络在建筑物沉降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4年04期 |
7 |
宫俊;唐加福;;基于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分配约简的启发式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8 |
瞿伟廉,陈伟;多层及高层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
9 |
李宏男,李东升;土木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健康监测及诊断述评[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
10 |
姜绍飞,杨晓楠,陈兆才,倪一清,高赞明;基于主组分分析的概率神经网络损伤定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