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白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
|
|
|
1 |
王军;马开;屠万倩;;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氨基酸递质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2期 |
2 |
白令君,王建英,崔乃杰,张奕;抗坏血酸与铁离子反应的ESR及UV-VIS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7年06期 |
3 |
霍则军,张莉,钱瑞琴;针刺不同穴组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IL-6、WBC和自由基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年02期 |
4 |
马惠芳;图娅;马文珠;郭长青;郝晋东;邬继红;;“十二井穴”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质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年01期 |
5 |
王军;范军铭;于震;王玉升;周红艳;;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年02期 |
6 |
戴颖,刘运泉,潘三强,宿宝贵;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及其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
7 |
李威,范军铭,贾士奇,陈国华,周红霞;电针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针灸;1996年11期 |
8 |
戴颖,刘运泉,潘三强,宿宝贵;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区和血清IL-6表达的调节[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3期 |
9 |
王军;周红艳;王玉升;于震;高丽君;;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花生四烯酸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7年02期 |
10 |
季杰;刘慧林;程金莲;王麟鹏;;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