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与阴道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阴道微生物的变化在女性生殖道疾病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有关,HPV感染发生率高,但只有少部分持续存在,最终发展为CIN及宫颈癌。目前研究认为阴道微生物的变化主要与种族、阴道冲洗、雌激素水平以及吸烟、性交等有关。子宫颈微生物的组成也随着宫颈癌的不同阶段在不断变化,由最初以乳酸菌属为优势菌属逐渐转变为阴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目前宫颈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
|
|
|
|
1 |
李基明;黄革玲;李枝连;王烨;蔡建兴;;4816例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
2 |
逯彩虹;李保红;李小斌;王海波;刘丽宁;戴卫红;李萍;;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的分布特点[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3 |
凌宗欣;文姝;唐立;;乳杆菌DM9811发酵液提取物中RNA组分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增殖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12期 |
4 |
廖秦平;吴文湘;;女性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
5 |
王红艳;吴晓燕;张旭艳;邢永梅;周亚滨;贾继辉;田永杰;;热灭活嗜酸乳杆菌黏附于HeLa细胞后肿瘤细胞免疫学性状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8期 |
6 |
武其文;陈其御;;人阴道乳酸杆菌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7 |
李秀真;新型疫苗佐剂——细菌CpG寡核苷酸[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4年03期 |
8 |
李秀真,朱万孚,曹卉,曹蕊,陈廷,山长武,刘昌平;乳酸杆菌诱导小鼠宫颈鳞癌U_(14)细胞凋亡的动物实验[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
9 |
李秀真,朱万孚;乳酸杆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04期 |
10 |
任力,葛凤霞,袁小林,曾汉英,陈爱娟,张训有,于桂臣,候朝晖;乳酸杆菌对小鼠巨噬细胞受体介导内吞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吉林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