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作为调控基因的关键蛋白酶,其功能异常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关系。通过对HDAC功能的抑制调节,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已开发出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按结构类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大致可以分为:异羟肟酸类化合物(hydroxamic acid)、环状四肽类化合物、脂肪酸盐类化合物、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和亲电酮类化合物等。本文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各类结构及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
|
|
|
1 |
贺玉琢;酚羧酸类对人肝细胞损害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构效关系[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4期 |
2 |
聂建云;陈文林;黄云超;;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07年04期 |
3 |
张小禅,刘伯里;胆固醇类肾上腺显像剂的构效关系[J];同位素;1991年04期 |
4 |
刘元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7年01期 |
5 |
周锡瑞,刘贻孙,竺心影,杨香媛,胡红,楼滨;棓酰苯胺类的合成及其抗心律失常的构效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8年05期 |
6 |
丘懿,郭笑如,朱国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构效关系与研究新进展[J];海峡药学;2001年01期 |
7 |
Richon V.;朱国兴;;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选择性诱导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相关的治疗作用机制[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08期 |
8 |
陈季武,胡天喜,朱大元;11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构效关系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年01期 |
9 |
杨玉龙,朱新文,朱国政,任庚田,卢志英,李德金,颜松民,宋炳生;3-甲基芬太尼衍生物的合成及其麻醉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
10 |
刘焕,乐国伟,施用晖,黎观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二肽抑制剂的构效关系[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