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丽丽;陈碧银;;小议汉语离合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
2 |
林轲红;;离合词的历时研究——以“二拍”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
3 |
王峤;柴雪松;;动宾式双音结构即动宾式“离合词”离析动因的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
4 |
兰海洋;;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
5 |
卿雪华;王周炎;;泰国学生汉语词类误用浅析[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
6 |
蔡淑美;;“X+V+Y+的+O”的事件结构及句法、语义限制[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
7 |
李湘;;从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
8 |
陈昌来;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
9 |
曲建华;;关于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与兼类问题的一点思考[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