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地块北缘构造混杂岩的岩石成因探讨
【摘要】:华南云开地块北缘的信宜贵子地区见大量变玄武岩与变沉积岩混杂产出。变玄武岩多以构造岩块或透镜体产出,地球化学以中等Mg#、富钠贫钾为特征,属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系列。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无Eu异常,微量元素以富Nb、显著的Sr-Nb-Ta弱亏损为特征。143Nd/144Nd变化于0.512513~0.512655之间,对应的εNd(t)值介于2.89~4.90之间。构造环境判别表明,变玄武岩原岩可能为弧后盆地玄武岩。2个变玄武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1031±28Ma、1025±39Ma。变沉积岩基质以片岩、变砂岩和石英岩为主,表现为陆缘碎屑沉积特征。2个石英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显示变沉积岩原岩具有~1.0Ga的物源峰,其最年轻锆石为777Ma和571Ma,原岩沉积时间大致为南华纪-震旦纪。本次研究认为,信宜贵子构造混杂岩是Grenville期弧后盆地玄武岩与新元古代晚期陆缘碎屑沉积物构造混杂堆积的结果,构造混杂的时间可能为奥陶纪-志留纪。
|
|
|
|
1 |
陈金荣,况忠,贺永忠,卢定彪,朱勋;新疆且末县几克里阔勒构造混杂岩带特征[J];贵州地质;2003年01期 |
2 |
王永文,王玉德,李善平,张林;西金乌兰构造混杂岩带特征[J];西北地质;2004年03期 |
3 |
王华星;胡志军;李铁;刘振涛;李兵;;哈密地区苦水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其意义[J];陕西地质;2009年01期 |
4 |
白艳萍;刘苏桥;唐专红;张能;陆济璞;;藏北红脊山构造混杂岩带南缘猫耳山边界断裂初探[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
5 |
张全;黄猛;樊航宇;李明辰;;新疆北塔山构造混杂岩(带)特征、形成时代及发展演化[J];地质找矿论丛;2013年02期 |
6 |
崔文智;辽宁刘千户构造混杂岩带中黑云母的击象和压象[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7 |
曹俊,彭东,郭建强,刘旗;塔藏构造混杂岩带特征[J];中国地质;2002年04期 |
8 |
何来信,王小伟;嘉黎—迫隆藏布构造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2002年01期 |
9 |
唐峰林,黄建村,罗小川,黄传冠;藏北阿索构造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0 |
江元生;大陆造山带构造混杂岩的地质特征及研究方法[J];四川地质学报;1999年02期 |
11 |
梁斌,王国灿,张克信;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构造混杂岩带左旋斜冲韧性变形特征[J];矿物岩石;2001年02期 |
12 |
邓亚婷,张飚,王北颖,王向利,李红兵;陕南马岭关构造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J];陕西地质;2005年01期 |
13 |
李博秦;计文化;边小卫;王峰;李伟;;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现代地质;2007年01期 |
14 |
胡连英;孙寿成;;茅山断裂带结构和构造混杂岩带及磨砾岩之发现[J];地震学刊;1989年02期 |
15 |
董云鹏,张国伟,姚安平,赵霞;襄樊—广济断裂西段三里岗—三阳构造混杂岩带构造变形与演化[J];地质科学;2003年04期 |
16 |
王顺华,王照波;哀牢山造山带南段构造混杂岩-蛇绿岩带的发现[J];云南地质;2004年03期 |
17 |
段向东;李静;曾文涛;冯文杰;;昌宁-孟连带中段干龙塘构造混杂岩的发现[J];云南地质;2006年01期 |
18 |
赵广涛,张保民,韩宗珠;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糜棱岩的显微形变特征与古构造环境——来自榴辉岩围岩的构造信息[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19 |
崔可锐,施央申;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20 |
翟淳;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内巨型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及构造意义[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