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孔兹岩带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古元古代孔兹岩系年代学研究
【摘要】:乌拉山-大青山孔兹岩系岩石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中段,是洞悉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区孔兹岩系岩石包括堇青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夕线堇青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紫苏石榴黑云片麻岩和石榴长英质粒状岩石,系统的岩相学观察显示多种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阴极发光图像特征显示乌拉山-大青山孔兹岩系岩石均存在大量继承性碎屑锆石和变质增生锆石,其中继承性碎屑锆石形态复杂,多显示典型岩浆结晶环带,标志着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变质锆石为新生的单颗粒或围绕着继承性碎屑锆石核生长,内部结构均匀,整体的Th/U比值较低。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区孔兹岩系岩石的继承性碎屑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主要集中在2400~2500Ma、~2300Ma和2000~2100Ma,进而可限定其最老沉积时代应为~2000Ma,表明乌拉山-大青山孔兹岩系的原岩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乌拉山-大青山孔兹岩系中典型的变质锆石记录其变质时代为1850~1950Ma,并显示~1950Ma和~1860Ma两组年龄峰。结合前人对内蒙古孔兹岩带乌拉山-大青山地区高级变质地体的变质作用、构造演化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该期变质事件与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内北部的阴山陆块和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并折返抬升至地表的动力学过程有关,其中~1950Ma代表了陆-陆碰撞形成孔兹岩带的初始阶段,而~1860Ma则代表了其折返抬升的时代。
|
|
|
|
1 |
姜继圣;孔兹岩系及其研究概况[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
2 |
李民兴;;河北省的孔兹岩系[J];建材地质;1991年06期 |
3 |
吴春林,张福生,孙厚江;辽宁省的孔兹岩系[J];建材地质;1997年03期 |
4 |
刘建忠,卢良兆,谢鸿森,刘喜山;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J];地质科学;1998年04期 |
5 |
高华;;晋冀蒙交界地区孔兹岩系构造演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3期 |
6 |
刘福来;红赐堡—黄土窑一带孔兹岩系中石榴石的演化史及其地质意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7 |
吴昌华,钟长汀,陈强安;晋蒙高级地体孔兹岩系的时代[J];岩石学报;1997年03期 |
8 |
刘建忠,李铁胜,卢良兆;贺兰山北段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变形演化及动力学[J];矿物学报;1998年04期 |
9 |
杨振升,徐仲元,刘正宏;孔兹岩系事件与太古宙地壳构造演化[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4期 |
10 |
周喜文,董永胜,魏存弟;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11 |
董策;周建波;;中国东北地区西部~500Ma泛非期孔兹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2年09期 |
12 |
吴昌华,李惠民,钟长汀,陈强安;内蒙古黄土窑孔兹岩系的锆石与金红石年龄研究[J];地质论评;1998年06期 |
13 |
周喜文;耿元生;;贺兰山孔兹岩系的变质时代及其对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演化的制约[J];岩石学报;2009年08期 |
14 |
许志琴,戚学祥,刘福来,杨经绥,吴才来,曾令森,梁凤华;西昆仑康西瓦加里东期孔兹岩系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04年06期 |
15 |
徐仲元;刘正宏;杨振升;吴新伟;陈晓峰;;内蒙古中部大青山—乌拉山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地层结构及动力学意义[J];地质通报;2007年05期 |
16 |
王舫;刘福来;刘平华;刘建辉;;胶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演化[J];岩石学报;2010年07期 |
17 |
周建波;张兴洲;Simon A WILDE;郑常青;;中国东北~500Ma泛非期孔兹岩带的确定及其意义[J];岩石学报;2011年04期 |
18 |
王红梅;;大青山地区孔兹岩系的地层结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年09期 |
19 |
刘福来;;卓资孔兹岩系成因矿物学研究[J];矿物岩石;1992年04期 |
20 |
刘福来,沈其韩,赵子然;内蒙古东南部孔兹岩系进变质过程矿物组合演化——来自锆石中矿物包裹体的证据[J];地质通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