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北缘皮羌地区早二叠纪花岗质岩体的成因:对塔里木大火成岩省A型花岗岩成因的启示
【摘要】:塔里木北缘皮羌地区发育大量闪长质-花岗质岩脉以及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这些花岗质岩脉和岩体与赋存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的皮羌辉长质岩体空间上共生,推测其成因与塔里木地幔柱岩浆上涌有关。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出露在皮羌辉长质岩体的东缘、北缘及南缘,而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主要出露在辉长质岩体的西部。花岗质岩脉具有高硅(SiO2=64%~74%)、富碱(Na2O+K2O=8%~10%)、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Ga/Al)×104变化于2.85~3.85之间,具有明显Eu、Ba、Sr负异常等特征,类似A型花岗岩。闪长质岩脉具有低硅(SiO2=53%~59%)、低全碱含量(Na2O+K2O=5%~8%)、以及Eu和Ba正异常。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花岗质岩脉相似。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的εNd(t)值范围在-2.9~-0.2之间,与皮羌辉长质岩体的εNd(t)值相近(-1.1~2.1),表明他们来源于类似的地幔源区。我们认为闪长质-花岗质岩脉、哈拉峻花岗岩Ⅰ号和Ⅱ号岩体主要由底侵的镁铁质岩浆分异出的中酸性熔体结晶分异并伴随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形成,皮羌辉长质岩体是镁铁质岩浆浅部侵位的产物。因此~280Ma大量幔源岩浆底侵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中A型花岗岩形成的必要前提。
|
|
|
|
1 |
孙德有,吴福元,张艳斌,高山;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板块缝合带的最后闭合时间——来自吉林大玉山花岗岩体的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
2 |
孙林华;王岳军;范蔚茗;訾建威;;再论巴楚麻扎山正长岩体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
3 |
林文蔚,彭丽君;由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估算角闪石、黑云母中的Fe~(3+)、Fe~(2+)[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4 |
余星;陈汉林;杨树锋;厉子龙;王清华;李兆恒;;新疆柯坪二叠纪层状玄武岩的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层学杂志;2010年02期 |
5 |
张招崇;;关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J];中国地质;2009年03期 |
6 |
梅厚钧;西南暗色岩深渊分异两个系列的岩石化学特征与铁镍矿化的关系[J];地球化学;1973年04期 |
7 |
陈汉林,杨树锋,董传万,贾承造,魏国齐,汪振国;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基性岩带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J];地球化学;1997年06期 |
8 |
徐义刚,钟孙霖;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J];地球化学;2001年01期 |
9 |
韦刚健,梁细荣,李献华,刘颖;(LP)MC-ICPMS方法精确测定液体和固体样品的Sr同位素组成[J];地球化学;2002年03期 |
10 |
梁细荣,韦刚健,李献华,刘颖;利用MC-ICPMS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Sm/Nd比值[J];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
|
|
|
|
|
1 |
孙金凤;杨进辉;;华北东部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与克拉通破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2 |
王涛;刘燊;胡瑞忠;冯彩霞;齐有强;冯光英;王长华;;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
3 |
王汝成,赵广涛,王德滋,陆建军,徐士进;A型花岗岩中流体的分异聚集:副矿物证据[J];科学通报;2000年07期 |
4 |
杨玉柱;袁万明;;A型花岗岩的鉴别标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5 |
林仕良,雍永源;藏东喜马拉雅期A型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
6 |
包志伟,赵振华;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
7 |
李小伟;莫宣学;赵志丹;朱弟成;;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地质通报;2010年Z1期 |
8 |
卢欣祥,董有,尉向东,肖庆辉,李晓波,张宗清;东秦岭吐雾山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1999年09期 |
9 |
魏春生,郑永飞,赵子福,J.W.Valley;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J];科学通报;2001年01期 |
10 |
石新增,李树田,时友东,迟秀霞;吉林省北部A型花岗岩的初步认识[J];吉林地质;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