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的中国符号与身份想象
【摘要】:当代艺术一直处于传统与现代、自我与他者的文化张力之中。为了在国际艺术场中获得更加有利的位置,许多艺术家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对于当代艺术中的中国符号,艺术理论界主要有四种声音:艺术阴谋论、妖魔化中国论、文化殖民论和艺术协商论。我们赞同第四种观点,因为当代艺术是官方、市场、民间等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他者的凝视是界定文化身份、建构自我形象的差异性要素。不过,他者的眼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有西方主义,又有传统主义,更有革命主义。正是多重的眼光建构了多元的视觉主体和自我身份。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