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热释电特征多策略融合的识别方法
【摘要】:针对现实复杂环境中,利用单个或多个热释电传感器对人体目标识别时所表现出的不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热释电特征的多策略融合识别方法。该方法以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首先利用不同空域的传感器,获取人体不同部位的置信度,其次结合不同的融合策略实现对人体目标的识别。融合策略分为两种,第一种策略首先使用同空域融合,然后使用同时域融合,这种策略充分利用了分布式传感网络的特性,融合了最优置信度以实现对人体目标的高精度识别,第二种策略则首先使用同时域融合,然后使用同空域融合。该策略能实现对人体目标的实时识别,但不能保证较高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多策略融合既能克服单传感器或多传感器在对人体目标进行识别时,所表现出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又能增强系统识别时的鲁棒性和有效性。与其他融合方法相比突出体现了本文方法的优势。
|
|
|
|
1 |
张毓荣;国内热释电器件的应用现状[J];红外技术;1986年02期 |
2 |
王福敦,龚光源;一种新的热释电现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1年04期 |
3 |
高;热释电红外列阵敏感器[J];红外;1997年11期 |
4 |
沈廷根,孙存兰;热释电红外新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1年10期 |
5 |
黄翔东,李文元,王兆华;基于液晶阀调制的热释电成像的研究[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3年03期 |
6 |
王彬;热释电器件结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7 |
刘德俊;;红外热释电成象仪[J];红外与激光技术;1981年Z1期 |
8 |
玲;热释电敏感器[J];红外;1994年01期 |
9 |
荣德康,徐结海,曾力桅,石霞;智能测温热释电红外电视[J];光电子技术;1997年03期 |
10 |
熊建国,朱白桦;被动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实验[J];物理实验;2002年08期 |
11 |
吴海锋,许锋,陈建华,施心陵;热释电式睡眠呼吸暂停监测[J];红外技术;2004年01期 |
12 |
荣德康;;热释电靶的平衡电位和极化[J];光电子学技术;1987年03期 |
13 |
沈翠凤;热释电红外报警系统[J];机床电器;2000年06期 |
14 |
马长坤;李文元;腾用兴;;完全可配置模拟器件在热释电系统中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5年04期 |
15 |
卢益民;;热释电采样信号多场平均技术[J];红外研究(A辑);1985年02期 |
16 |
黄波,蔡丹宇,章佳欢;回转跟踪型热释电管红外电视成象质量分析[J];科技通报;1994年01期 |
17 |
Masanori Okuyama;;钛酸铅热释电薄膜集成红外传感器[J];激光与红外;1986年10期 |
18 |
艾树涛,王春雷,张沛霖,赵明磊,杜爱军;低温下铌酸锂钠陶瓷的热释电性与弹性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1年02期 |
19 |
李金华,袁宁一,陈王丽华;16×16纳米陶瓷/聚合物复合敏感膜热释电面阵研制[J];红外技术;2003年03期 |
20 |
尹光;热释电探测红外比色测温仪的研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