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展望

李阳  
【摘要】:CO_2驱技术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实现CO_2地质封存,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中国陆相低渗透油藏复杂的地质和开发特征,系统阐述了中国石化CO_2驱油理论、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注采工程及防腐工艺、产出CO_2回收利用等技术进展及矿场试验情况。分析了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需求,从低成本CO_2捕集、输送、降低混相压力,改善CO_2驱开发效果、埋存优化及监测技术和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加快CO_2驱技术发展的建议。对于推动CO_2驱油和埋存技术发展,提高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韩志刚;;滨南油区低渗透油藏注CO_2吞吐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12期
2 李友全;韩秀虹;阎燕;张德志;周志为;孟凡坤;;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压力响应曲线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7年06期
3 罗懿;;超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16年02期
4 王军;;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选井条件探讨[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年03期
5 庄永涛;杨怀军;王雪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界限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年03期
6 沙庆峰;;CO_2在低渗透油藏中气窜及抑制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24期
7 贾凯锋;计董超;高金栋;王世璐;;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现状[J];非常规油气;2019年01期
8 孙丽丽;李治平;窦宏恩;郝希宁;张运军;姜凯;;超低渗透油藏CO_2驱注入参数优化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年12期
9 钱卫明,程诗胜,葛永涛;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参数的实践与认识[J];断块油气田;2004年05期
10 阎燕;李友全;于伟杰;王杰;刘同敬;王朝明;;低渗透油藏CO_2驱采油井试井模型[J];断块油气田;2018年01期
11 赵军胜,钱卫明,郎春艳;苏北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矿场试验[J];断块油气田;2003年01期
12 祝春生;程林松;;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研究[J];钻采工艺;2007年06期
13 周正平,钱卫明,郎春艳,程诗胜;低渗透油藏CO_2吞吐效果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5期
14 彭冲;欧阳传湘;彭素芹;高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评《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J];新疆地质;202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明;张炜;贺春;;江汉油区低渗透油藏采油工艺现状及对策[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李兴训;张胜;尹东迎;冯业庆;;调驱技术为低渗透油藏的稳油控水产生了重要作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赵辉;刘玉峰;苏幽雅;邹胜林;张鹏刚;范鹏;杨健;;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A];第十四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8年
4 庞强;刘俊芹;冯昆明;;功图法量油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熊伟;苗盛;胡志明;高树生;刘莉;;长庆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袁琳;王常斌;徐士元;宋付权;;液体在微纳米管道中的非线性流动特征[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7 冯长山;司淑荣;刘宏艳;冯志刚;;大庆油田杏一~杏三区低渗透薄差储层挖潜配套技术试验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安锴胜;高银山;李军建;樊辉;黄新翠;;CO_2驱在黄3长8油藏的适应性及应用潜力评价[A];第十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9年
9 欧阳华;;低渗透油藏测井储层评价-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武地区[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毛伟;余碧君;;低渗透油井地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寇显明;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韦珩;低渗透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形研究与分子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梁涛;CO_2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张用德;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伦增珉;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多相渗流基础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刘伟;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与改造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张仲宏;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高振东;延长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与CO_2微泡沫驱油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贺顺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应力场恢复模拟及裂缝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红;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驱油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庄永涛;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技术经济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杨艳;低渗透油藏水驱后储层变化及CO_2驱注入时机优选[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4 刘晓艳;低渗透油藏稳产措施适应性分析及宏观决策[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周鹏;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6 韩延凯;低渗透油藏强1块开发方案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7 杨赤宸;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纵向水驱优化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陈凤;扩大低渗透油藏波及体积的驱油体系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韩春春;延9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李龙;低渗透油藏流入动态特征及预测方法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俭科;低渗透油藏综合利用成效显著[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张海波 倪潇风;撬开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大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高杰 黄宝平;低渗透油藏也能实现高产[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赵春 唐红菊;“三步走”疏通低渗透油藏动脉[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李祖诗 王霞;江汉挖掘低渗透油藏潜力[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记者 穆广田 通讯员 刘庆波;低渗透油藏30万吨产量20年不减[N];中国石油报;2012年
7 王常玲 项小星;低渗透油藏注入氮气控水增油[N];中国石化报;2012年
8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与美国公司交流开发技术[N];东营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程强 通讯员 马莉 刘荻;给低渗透油藏地层吃“细粮”[N];中国石化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赵士振 通讯员 苏惠峰;开发难点变成增油亮点[N];中国石化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