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光合生理特性在其群落演替中的生态意义研究
【摘要】:对浙江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组成亚顶级群落的4个优势树种:栲树、木荷、石栎、苦槠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此4个优势树种幼苗、幼树、成年树等生长阶段的光合响应曲线及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CO2补偿点、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率等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优势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在天童山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发现栲树具有最低的光和CO2补偿点、优良的水分利用性能,完善的光抑制自我保护机制,幼苗适应弱光环境且代谢旺盛而利于更新,在4个优势树种中最适应于顶级群落的特殊生境,因此成为了天童山常绿阔叶林自然演替顶级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优势种。
|
|
|
|
1 |
江浩;周国逸;黄钰辉;刘世忠;唐旭利;;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冠不同部位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
2 |
张国斌;李秀芹;;岭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生态位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3 |
方国景;汤孟平;章雪莲;;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混交度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4 |
牟村;喻勋林;李家湘;;双牌打鼓坪林场常绿阔叶林物种的多样性对比[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5 |
高俊香;鲁小珍;马力;胡绍庆;周丽飞;马毅;;凤阳山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6 |
迟伟,王荣富;遮光条件下的草莓光合生理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
7 |
王昌永;;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
8 |
薛琳;和红云;田丽萍;李玉巧;;低温对加工番茄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年07期 |
9 |
杨艳珊;朱勇;杨金波;;干旱胁迫下竹子光合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
10 |
李洪立;何云;申志斌;杨福孙;宋希强;周兆德;;菌根化五唇兰组培苗的光合生理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
11 |
李霞,焦德茂;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光合生理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2年01期 |
12 |
刘金祥,麦嘉玲,刘家琼;CO_2浓度增强对沿阶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4年03期 |
13 |
傅瑞树;黄琦;刘爱琴;徐鹭霞;黄雪羚;;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Ⅶ.扦插苗与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比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
14 |
王昌永;;花叶蔓长春花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3期 |
15 |
王慧娟;孟月娥;赵秀山;张强;李艳敏;理向阳;;不同施肥水平对茶条槭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年05期 |
16 |
王冉;何茜;李吉跃;张方秋;丁晓纲;朱报著;潘文;;中国12种珍稀树种光合生理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
17 |
王小兵;李元清;崔国惠;吴晓华;于美玲;;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光合生理特性差异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
18 |
刘贞琦,刘振业,曾淑芬,马达鹏;水稻某些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6年06期 |
19 |
吴邦兴;范家瑞;;哀牢山徐家坝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系结构[J];林业科学;1990年05期 |
20 |
沈琪,张骏,朱锦茹,江波,葛滢,刘其霞,常杰;浙江省生态公益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