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otstrap估计的基因识别方法
【摘要】:随着1980年第一个完整的生物基因序列的发表,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新纪元。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大肠杆菌基因组的测序、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绘制成功以及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等重大科研成果的相继出现,正引领人们逐步了解生物基础物质中承载和包含的信息。同时基因研究的成果也正应用到疾病攻克、刑事侦查、食品安全和防止物种入侵等多个社会生活领域。在海量生物基因数据中,寻找和发现蕴含的深层信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将DNA序列信息作为分析的源头,找到编码区域,对于帮助我们认识遗传、代谢、发育、分化和进化等重要规律有重大意义。本文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基因识别及算法实现问题中,运用计算机编程手段,对基因识别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
|
|
|
1 |
刘书朋,陈俊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检测癫痫样放电过程中阈值的自动确定[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
2 |
刘雪梅,谢汇章,艾保全,王先菊,刘良钢;蛋白质与DNA序列上特异和非特异位点结合的研究现况[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3 |
韩晓卓;李自珍;张彦宇;张锋;;生态位构建通过修复破坏生境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英文)[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4 |
于书敏;;单种群阶段结构的生育脉冲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4期 |
5 |
刘宇红;刘志美;;环境污染中三维捕食_被捕食系统生存和绝灭的阈值[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6 |
刘宇红;刘志美;;一类具污染的捕食与被捕食者模型的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7 |
吴东浩;于海燕;吴海燕;周斌;王备新;;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确定河流营养盐浓度阈值——以西苕溪上游流域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
8 |
李华;蔡永立;;基于SD的生态安全指标阈值的确定及应用——以上海崇明岛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13期 |
9 |
尹玉峰,王昊,陈艾,刘国琪;对大熊猫数量调查方法中咬节区分机制的准确性评价[J];生物多样性;2005年05期 |
10 |
郑钰;李晓文;崔保山;;云南纵向岭谷区道路网络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阈值分析[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
11 |
周海廷;基因识别计算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
12 |
李冬冬,杜耀华,王正志;一种针对基因识别的GHMM简化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3 |
寇静;;糖蜜酒的除杂除臭淡化增香[J];西南林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14 |
黄树林,张萃,杨红,陈耕夫;T细胞受体Vβ6,7,8基因选择性识别单纯疱疹病毒的表达和特征[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5 |
屈良鹄,周惠;一种从基因数据库中识别反义snoRNA基因的新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6 |
杨文强,钱敏平,HUANG Da-Wei;基于隐马氏模型对编码序列缺失与插入的检测(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年01期 |
17 |
周海廷;隐马尔科夫过程在基因识别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2002年05期 |
18 |
李冬冬,王正志;广义隐Markov模型在基因识别中的应用[J];生物信息学;2004年01期 |
19 |
韩乐,莫忠息;RNA-Z曲线及其在病毒基因识别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4年02期 |
20 |
林慧韫,谢树森,李晖,张先增;关于生物组织激光消融阈值的讨论[J];激光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