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N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燕峰  王坚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探讨NO在创伤性休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NOS活性;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随着休克程度加重,各组中NO、NOS含量增加,但是其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NO、NOS含量明显不同(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中NOS异常表达,从而产生大量NO,是引起严重休克的重要原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怀琼;;抑肽酶治疗休克的展望[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0年02期
2 何亮家;;网状内皮的防御:与脓毒性外科创伤及烧伤病人心肺功能的关系[J];国际骨科学杂志;1980年01期
3 刘怀琼;;胶体溶液的生理意义和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0年01期
4 刘沂,崔甲荣,陈展辉,姚天樵;严重创伤81例的治疗体会[J];北京医学;1981年01期
5 ;山西省1980年医药卫生人员“中晋高”试题答案选登医学基础理论部分[J];山西医药杂志;1981年06期
6 顾通海,张叔楳;低血容量休克抢救中的超量输液问题[J];江苏医药;1981年07期
7 陆寿耆,刘凤子;中心静脉压监护快速静脉输液治疗休克(附20例报告)[J];江苏医药;1981年11期
8 孙有声;骨盆骨折合并腹、盆腔脏器损伤[J];江苏医药;1981年11期
9 盛元志;王禄增;刘福德;崔健君;刘彩华;;一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1年02期
10 黄平治;杭燕南;;多发性创伤的早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大面积烧伤合并氰化物急性中毒抢救成功一例报告[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2 彭曦;冯晋斌;汪仕良;尤忠义;黎鳌;;早期肠道喂养对烧伤大鼠肠道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彭曦;冯晋斌;汪仕良;尤忠义;黎鳌;;烧伤大鼠小肠壁内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4 刘洪琪;刘凌风;陈玉林;郇京宁;葛绳德;;严重烧伤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5 庞希宁;王芸庆;宋今丹;;一氧化氮与人大肠癌细胞内质网改变及生长抑制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刘新社;张宏星;;广泛软组织挫伤18例尸检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顺和;;谈谈截瘫、血栓与猝死[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桢;张剑敏;韩晓华;牟嘉萍;;机械性损伤致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法医学鉴定——附5例案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刘新社;张宏星;;广泛软组织挫伤18例尸检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陈惠孙;谢仕军;陆熙昶;沈于干;唐忠发;王相文;;抗休克裤的临床应用[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玺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创伤性休克和阻塞性黄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2 王世鑫;二氧化硅粉尘致肺纤维化机制及早期生物标记物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 李尚伟;性逆转石斑鱼性腺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杨筱珍;己烯雌酚对成年仓鼠精子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建民;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吴娟;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实质研究和中药的干预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华;NOS对宫内窘迫所致胎鼠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剑波;外力打击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死亡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死亡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会欣;氨基胍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10 卢岩;L-精氨酸对大鼠被动吸烟致宫内发育迟缓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浩淼;创伤性休克时一氧化氮变化及相关治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孙英刚;创伤性休克时内皮素变化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治疗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林洪武;创伤性休克时一氧化氮合酶、粘附分子的变化及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孙高斌;创伤性休克时肾上腺髓质素变化及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5 吴虹霆;NOSI干预宫内窘迫胎鼠后幼年学习记忆能力及Syp和GFAP表达变化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蔡燕侠;醋酸铅染毒大鼠肾脏毒性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田蔼萍;异丙酚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杨丽松;茶多酚静脉内给药对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索[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9 车锋;阿司匹林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bFGF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10 葛倩;脂联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游春亮;孙志刚案在广州开审[N];法制日报;2003年
2 记者 肖文峰;孙志刚案取得进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金贲 丁栋 王益芳;事故发生后,为何“逃”字当头?[N];常州日报;2005年
4 戴丽娟 栖民;车祸重伤后被拖千余米而亡[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记者 张晓敏 通讯员 吉学刚;撞人致死当即报警 主动投案积极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黄政;“被动性”治疗拖垮一个工伤民工[N];桂林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邢秋华 刘宇 李玉宝;无影灯下“大眼睛”[N];湖北日报;2006年
8 郑博超 黄建良;浏阳:小细节做出“大文章”[N];检察日报;2006年
9 孙永华;创伤后早期脏器的防护[N];健康报;2006年
10 徐红;两次事故造成死亡责任如何分担?[N];江苏法制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