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梁局部屈曲损伤描述材料本构分析
【摘要】:在罕遇地震分析中,考虑构件的损伤退化特征对提高杆系模型的计算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有限元准确地模拟构件局部屈曲的退化现象是进行参数分析并提取退化模型的重点所在,而钢材的本构关系则是其中的基础.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比分析不同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典型局部屈曲退化试验结果,提出能够准确计算循环荷载下局部屈曲退化行为的钢材本构模型.在校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探讨影响构件局部屈曲损伤退化的因素,提出不同控制因素下损伤退化规律,为提出考虑损伤退化的杆系模型提供有力的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宽厚比、强屈比以及腹板高厚比会一定程度影响局部屈曲退化现象,其中翼缘宽厚比对其最终退化程度有明显影响,但屈服强度对退化过程影响不大.
|
|
|
|
1 |
张耀春;连尉安;张文元;;循环荷载特征对焊接工字形钢支撑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6期 |
2 |
陈生水;韩华强;傅华;;循环荷载下堆石料应力变形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
3 |
马志杰;孟庆生;贾永刚;;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海床土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4期 |
4 |
刘兰刚;苏明周;楚启龙;;门式刚架端板斜放连接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
5 |
张嘎,张建民;用接触面弹塑性损伤模型分析群桩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6 |
黄茂松;刘明;柳艳华;;循环荷载下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J];水利学报;2009年02期 |
7 |
柳艳华;黄茂松;李帅;;循环荷载下结构性软黏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
8 |
刘华北;;土工合成材料循环受载、蠕变和应力松弛特性的统一本构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
9 |
任建伟,张云,罗红杰;混凝土的边界面模型与经典弹塑性力学的对比[J];山西建筑;2005年07期 |
10 |
简文彬,黄春香,吴维青,黄振光;水泥土的疲劳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
11 |
林文钗;;循环荷载作用下粗颗粒土填料的残余变形特性浅析[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
12 |
刘颖,仝筠,齐心;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残余孔压[J];土木工程学报;1981年03期 |
13 |
王林玉,谢新宇,朱向荣,曾国熙;循环荷载作用下道面和软土地基共同作用变形数值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0年03期 |
14 |
李西斌,谢康和,王奎华,庄迎春;双面半透水边界饱和土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一维粘弹性固结解析解[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
15 |
程波,王唯华,丁佩民;考虑循环荷载反复作用的抗拔桩设计[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年03期 |
16 |
刘胜群;吴建奇;;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01期 |
17 |
焦栋梁;蒋军;;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受力工作特性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年05期 |
18 |
刘荣素;;浅议循环荷载下筋土界面力学特征[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
19 |
陈竹昌;徐和;;土类对轴向循环荷载下桩性状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20 |
雷胜友,李克钏;重塑膨胀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长期变形的数学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5年02期 |
|
|
|
|
|
1 |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中的“癌症”被攻克[N];中国交通报;2007年 |
2 |
由航天航空学院郑泉水教授、黄克智院士完成 由材料系黄勇教授等完成 由计算机系张尧学教授等完成 由精仪系殷纯永教授与天津大学叶声华院士等合作完成 由航天航空学院过增元院士等与山东大学合作完成 由精仪系、精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副研究员裴京等完成 由土木系聂国教授等与中南大学合作完成;我校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获奖项目简介[N];新清华;2005年 |
3 |
杨雄飞;面向机制的钢材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
4 |
安世亚态 马骏;航空CAE中的梁壳单元[N];中国航空报;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