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异常区的遥感信息识别
【摘要】:以TM、航空热红外扫描和航空彩红外图像上显示的遥感影像特征为依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温泉分布区色彩信息的增强处理结果,识别提取地热异常区和非异常区。根据已知温泉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面测温等资料,进行地热异常区综合遥感预测,提出了7处地热异常的有利地段,从而为寻找地热水指出了方向。
|
|
|
|
1 |
欧阳健;用最优化方法研究含油火成岩的测井解释[J];测井技术;1985年01期 |
2 |
李浩鸣;碳酸盐岩层控铅锌矿活化富集机理初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3年02期 |
3 |
赖健清,彭省临;地幔运动新认识──幔团螺旋运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年03期 |
4 |
魏文博
,魏新发;地热异常的水槽模型实验[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5 |
徐行,陆敬安,罗贤虎,耿雪樵,张志刚;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
6 |
陈晓冬;金旭;管彦武;石卓;高艺;;长春地区地表温度日变、年变对地温测量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3期 |
7 |
李鸿吉;对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热状态的初步估计[J];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03期 |
8 |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Alan G.Jones;John Booker;;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9 |
吕古贤,王红才,罗元华;构造岩带热源体热传导及其温度变化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8年02期 |
10 |
张汝惠,解政文,武冀新,谢毅真,刘明;唐山及其邻区热流值的分布[J];地震地质;1982年04期 |
|
|
|
|
|
1 |
郭平波;刘烜;;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
2 |
葛永刚,张军;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3 |
刘一臻;;浅析虚拟现实技术[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4 |
陈圣波,张学红;利用MODIS热红外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前应处理的几个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3期 |
5 |
张学霞,薄立群,常丽萍;用3S技术监测长白山火山方法研究[J];测绘工程;2000年04期 |
6 |
张家庆;互联网时代GIS设计的新观念──以数据为中心的GIS[J];测绘科学;1998年02期 |
7 |
刘允芳;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年02期 |
8 |
曾航,李见为,宋扬,梁容煜;COM技术在GIS中的应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9 |
尹楠,周云轩,王黎明,万力;NOAA/AVHRR的分裂窗算法在地表温度反演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4期 |
10 |
王正培;李浩;杨彪;;基于OpenGL的边坡数字地质编录空间查询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年06期 |
|
|
|
|
|
1 |
魏从信;张元生;惠少兴;;2009年8月11日安达曼群岛M_S7.5地震热红外变化[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