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温泉;宫泽辉;;ORL1及N/OFQ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12期 |
2 |
陈晶;林矫矫;蔡幼民;程国锋;;血吸虫基因操作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09年04期 |
3 |
陈忠斌,杨静,王华,孙偶军,王升启;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应答基因[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
4 |
游自立,黄健,郑晔,尧德中;RNA干涉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5期 |
5 |
刘昌勤,SoldanoFerrone;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MK2-23在家兔体内诱导的抗黑色素瘤抗体的产生[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6 |
黄研;张晓玲;戴尅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骨病——作为药物靶标的潜力[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6期 |
7 |
胡微微;臧国庆;余永胜;汤正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质粒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前体的体内诱导研究[J];肝脏;2006年06期 |
8 |
秦绪军;重组腺病毒在小鼠体内诱导抗HCV抗体(文摘)[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6年03期 |
9 |
孟玮;寄生虫基因组学与抗寄生虫药物靶标的鉴定[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1期 |
10 |
马骊,王玲玲,冷文川,杨剑,朱俊萍,董杰,薛颖,万哲,李若瑜,金奇;红色毛癣菌部分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J];中国科学C辑;2004年02期 |
11 |
苏舒;薛萌;曹萌;王立新;;联合输注Flt3-L和GM-CSF表达质粒体内诱导小鼠DC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
12 |
Jan-Erik Frdin
,吴开春;抗独特型抗体(ab_2)和抗抗独特型抗体(ab_3)在接受鼠单抗17-1A(ab_1)治疗患者体内诱导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单抗作为抗癌剂的一个重要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2年03期 |
13 |
林丽敏;吴小英;马廉;唐秋灵;林广裕;黄天华;谢庆东;;体内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03期 |
14 |
余振东!430022武汉,吴波!430030武汉,胡宏!630046重庆;脂多糖体内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J];华中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
15 |
伍忠銮;寄生原虫蛋白激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3年05期 |
16 |
廖芳;贺超;刘丽江;宋启发;万沐芬;杨振德;李雍龙;;淋球菌孔蛋白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24期 |
17 |
陈淑丹;赖煦卉;王洪海;张雪莲;;结核杆菌细胞壁相关潜在药物靶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22期 |
18 |
贾文祥,李辉霞,牟家婉,胡其乐,刘文方;用人抗HBs在体内诱导的远期免疫应答[J];免疫学杂志;1995年04期 |
19 |
李亚非,胡蕴玉,吕荣,王纪保;四种可溶性载体对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1997年02期 |
20 |
沈波,鞠桂芝;siRNAs在RNA干扰中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