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N)模型的离散化结构解
【摘要】:针对灰色系统GM(1,N)模型是以差分方程为基础进行参数估计的,而其时间响应函数却是由微分方程的解得到的。从差分方程到微分方程的跨越,缺乏充分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通过对灰色系统模型建模机理进行深入剖析,利用采样定理和状态转移矩阵在差分方程和微分方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算例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
|
|
1 |
李翠凤,戴文战;基于函数cotx变换的灰色建模方法[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
2 |
叶舟,陈康民;基于自相关理论的GM(1,1)和GM(1,N)联合预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3 |
张龙庭,罗佑新;试验数据处理的多因素灰色模型GM(1,N)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2003年03期 |
4 |
李炳才;由微分方程求差分方程的方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
5 |
何满喜;建立GM(1,N)预测模型的新方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年04期 |
6 |
胡少伟,聂建国;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的新型差分格式[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7 |
肖秀模;用差分方法解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误差估计式的另一证明[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8 |
樊春玲,张静,金志华,田蔚风;一种新型的灰色RBF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
9 |
宋中民,张曙红;灰色系统的分离建模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
10 |
朱景辉;一个非线性微分积分方程的差分解的存在性和收敛性[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
|
|
|
|
1 |
方均尧,黄文纲;有界灰数和灰行列式[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2 |
汪学骞,宋远丁;纺织品湿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的研讨[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3 |
张平治,汪建来,赵景忠;对灰色关联度法评价区试品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年03期 |
4 |
杜国平;钟太洋;;浙江省耕地面积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
5 |
汪强,王本超,王钰,杨文秀;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评价甘薯高级育种材料[J];安徽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
6 |
黄玉洁,赵晓杰;双线性系统的含义及其特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7 |
刘仍奎;评价车站系统能力协调的新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8 |
贺仲雄,阎浩;模糊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9 |
王根平,张玉润,周春晖;卡尔曼滤波器在最优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1998年03期 |
10 |
赵景茂,左禹,张金坦;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气井腐蚀的影响因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
|
|
|
|
1 |
罗党,刘思峰,党耀国;灰色模型GM(1,1)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8期 |
2 |
王文平,邓聚龙;灰色系统中GM(1,1)模型的混沌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1997年02期 |
3 |
党耀国;刘斌;关叶青;;关于强化缓冲算子的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5年12期 |
4 |
金义富;朱庆生;邢永康;;序列缺失数据的灰插值推理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6年02期 |
5 |
谢乃明;刘思峰;;一类离散灰色模型及其预测效果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
6 |
刘思峰,邓聚龙;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
7 |
谭冠军;GM(1,1)模型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和应用(Ⅲ)[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
8 |
王丰效;;多变量非等间距GM(1,m)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
9 |
郑照宁,武玉英,包涵龄;GM模型的病态性问题[J];中国管理科学;2001年05期 |
10 |
党耀国,刘思峰,刘斌,唐学文;关于弱化缓冲算子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2期 |
|
|
|
|
|
1 |
洪艳,蒋彭龙,毛明海,郭勇鹏;船用陀螺随机漂移建模方法的研究[J];船电技术;2002年05期 |
2 |
史德明,李林川,宋建文;基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01年12期 |
3 |
陈涛捷;;灰色预测模型的一种拓广[J];系统工程;1990年04期 |
4 |
罗佑新,周继荣;非等间距GM(1,1)模型及其在疲劳试验数据处理和疲劳试验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机械强度;1996年03期 |
5 |
王振禄,何满喜;关于GM(1,1)与GM(1,2)的拟合精度的注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3年01期 |
6 |
刘春宁,田蔚风,金志华;自适应格型算法对动调陀螺仪随机漂移的建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
7 |
刘星,迟建新,宿成建,刘礼培;股票价格指数灰色系统预测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
8 |
尚钢,钟珞,闫京生;两种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
9 |
李群;灰色预测模型的进一步拓广[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年01期 |
10 |
谭冠军;GM(1,1)模型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和应用(Ⅱ)[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