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四川紫色丘陵区光叶紫花苕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8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产量、产量相关性状和养分积累影响差异显著。不施氮肥的处理(60 kg/hm2P2O5和60 kg/hm2K2O)鲜草总产量、第1次刈割和第2次刈割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该处理株高、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增长迅速。适量的化肥配施绿肥专用肥(37.5 kg/hm2纯N,60 kg/hm2P2O5,60 kg/hm2K2O和绿肥专用肥30 kg/hm2)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和总经济效益,单株一级分枝、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
|
|
|
1 |
姜恭好,徐才国,李香花,何予卿;利用双单倍体群体剖析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英文)[J];遗传学报;2004年01期 |
2 |
李泽福,夏加发,苏泽胜,翟虎渠,万建民;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李晶,李伟忠,张庆文,魏湜,崔国文;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比较试验[J];饲料博览;2005年07期 |
4 |
唐保军;丁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8年10期 |
5 |
侯立刚;赵国臣;刘亮;孙洪娇;李跃娜;郭希明;隋朋举;;有机水稻生产环境下稻鸭共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6 |
韦新宇;柯蓓;张受刚;卓伟;马彬林;杨腾帮;杨旺兴;邹文广;范祖军;许旭明;梁康迳;;籼粳杂交不同衍生世代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0年03期 |
7 |
崔荣彬;宁海龙;;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J];大豆科技;2010年06期 |
8 |
;农田栽参施肥改土试验[J];特产研究;1974年01期 |
9 |
袁锐明;;不翻耕苜蓿地套种冬小麦、谷子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1957年04期 |
10 |
贺竟赪;侯忠;;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
11 |
刘贵河,章杏杏,王堃,韩建国;硼、钼、锌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5年06期 |
12 |
张燕;李国雷;王文全;刘勇;谢军波;侯富强;许永新;;施肥对益母草生长、土壤酶活性及水苏碱含量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3 |
侯红乾;李世清;南维鸽;;冬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9期 |
14 |
李志勇;郭永新;王璞;翟志席;MARION Boening Zilkens;;几种水氮模式处理下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06期 |
15 |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苏泽胜;倪金龙;;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4期 |
16 |
李宗新;王庆成;刘开昌;刘霞;张慧;;不同粒重类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群体库源特征研究[J];玉米科学;2008年04期 |
17 |
张扬;沈玉芳;李世清;;施肥对干旱胁迫下夏玉米根系提水的调节作用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3期 |
18 |
薛红;;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
19 |
魏猛;娄燕宏;栾森年;诸葛玉平;;施肥对文冠果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年10期 |
20 |
许靖曼;魏文辉;沙爱华;单志慧;周新安;;大豆多粒荚特异材料BAC文库的构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