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eAg对婴儿联合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HBV孕妇血清HBeAg状况对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51例感染HBV孕妇及其所生的51例婴儿,按照分娩时孕妇血清HBeAg状况分为两组,即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所有婴儿于出生6 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生后1个月及生后6个月注射3次2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孕妇分娩时和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静脉血HBV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结果 HBeAg阳性组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阴性组(P=0.000)。51例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1 000拷贝/ml);HBsAg阳性率为7.8%(4/51),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和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血清HBeAg阳性组新生儿血清HBeAg阳性率及滴度均高于阴性组,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及滴度均低于阴性组(P=0.000)。出生12个月时,所有51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婴儿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5/25)和96.2%(25/26)(P﹥0.05),HBeAg阴性组婴儿血清抗-HBs水平高于阳性组(P=0.042)。结论孕妇分娩时血清HBeAg状态对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没有影响,但是对婴儿体内保护性抗体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
|
|
|
1 |
张旭东,李银需,张莽;谈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2 |
陈逢梅;HBV DNA定量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关系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3 |
黄力毅,罗光汉,江建宁;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对病毒复制水平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4 |
崔征,宋明辉,曾媛;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及C区1896A变异的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6期 |
5 |
王珊珊,姜普林,曾年华,肖乐义,汪爱勤;乙型肝炎病毒的子宫内感染[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年02期 |
6 |
赵友云,王春香,高应林,周立勤;自动采血枪采集末梢血易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交叉感染[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年06期 |
7 |
秦金环,陈永杰;乙型肝炎病毒合并结核菌感染的治疗[J];中原医刊;2003年14期 |
8 |
陈勇锋;乙型肝炎病毒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02期 |
9 |
李穆;中西医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年11期 |
10 |
陈建,赵卫东,王敏,刘福国,李君曼;乙醇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6期 |
11 |
姚志强,周永兴,冯雪梅,陈从新,郭军;荷瘤裸鼠用于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2 |
屠红,熊思东,兰林,李平洋,闻玉梅;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核心区基因变异株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3 |
彭桂英!430016,陈兰君!430016;赛洛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观察[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1年01期 |
14 |
王法权,张西强;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
15 |
梁蔚芳,何海棠,刘志华,骆抗先;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及其调控基因变异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16 |
龚玉华;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7 |
于洗河;吴荻;韩正波;孙志伟;李娟;;新型多酸化合物(POM-2)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及体外毒性实验[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2期 |
18 |
李君,汤钊猷,刘康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肝癌组织中相应抗原的检测[J];中华医学杂志;1994年09期 |
19 |
刘崇柏;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2)[J];中国乡村医药;1994年03期 |
20 |
郑华荣;非放射性分子杂交法检测HBV感染[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