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钼钒磷酸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摘要】:合成系列新型杂多酸盐Co(8-n)/2(Cpyr)nP2Mo16V2O62(n=1~8),用原子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方法表征杂多化合物的结构,将其应用到乙苯氧化合成苯乙酮的反应中,并探讨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新型杂多酸盐Co(8-n)/2(Cpyr)nP2Mo16V2O62具有Dawson结构,过渡金属钴与活性中心钒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其中Co2(Cpyr)4P2Mo16V2O62催化活性最高,乙苯的转化率达到83.7%,苯乙酮的收率达到74.8%。
|
|
|
|
1 |
李家其;郭军;尹笃林;;Keggin结构钼钒磷杂多化合物催化氧化乙苯合成苯乙酮[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7年01期 |
2 |
尚军飞;任淑华;甄延忠;付峰;王继武;薛岗林;;一个新的夹心型杂多钨酸盐Na_6(C_5N_2H_7){[Na(H_2O)_2]_3Co(H_2O)_5-[Co(H_2O)]_3(AsW_9O_(33))_2}·27H_2O的晶体结构及性质[J];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
3 |
于剑锋,杨宇,黄彦,吴通好,孙家锺;Dawson结构钼钒磷杂多化合物催化乙苯选择氧化的活性研究[J];分子催化;1997年03期 |
4 |
韩文芳,刘玉鑫,李万舜;Dawson型杂多化合物在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5 |
徐家宁,杨国昱,徐吉庆;新型杂多化合物Na_2VOP_2O_7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6 |
王为清,张秀媚,程龙,刘柏峰,董绍俊;杂多化合物—聚吡咯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研究[J];电化学;1996年04期 |
7 |
王力,王恩波,刘宗瑞;过渡金属取代的钨磷杂多配合物的导电性及磁性[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8 |
莫少芬;李嘉;姚卡玲;吴集贵;;两种铋钒二元杂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甘肃科技;2008年19期 |
9 |
高丽华;王恩波;刘宗绪;阎德环;;具有Dawson结构的一类杂多化合物[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
10 |
刘继广,矫庆泽,张鹏,郭金福,蒋大振;钨磷杂多化合物嵌入ZnAl类水滑石层间及其酸碱催化活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
11 |
秦笃捷,王国甲,吴越;单取代杂多化合物在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的环己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2期 |
12 |
王广,赫奕,李金昶,崔占亭;稀土砷钨杂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及其对NO_2~-的电催化性质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13 |
奚晓丹,刘绍琴,王恩波,刘柏峰,董绍俊;吸附杂多化合物对亚硝酸根的电催化还原[J];分析化学;1998年06期 |
14 |
;碳材料负载型杂多化合物油品脱硫催化剂及其脱硫方法[J];现代化工;2009年S1期 |
15 |
胡长文,高丽娟,王恩波;杂多化合物的酸催化特性及其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5年04期 |
16 |
孙树立,何建久;杂多化合物催化剂的XRD表征及相定量分析[J];齐鲁石油化工;1997年04期 |
17 |
戴慧聪,王晓红,杨启华,刘景福;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锆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8 |
马荔,吕仁庆,曹作刚,谭梦君,董松琦;杂多钨酸及其盐对碳钢的缓蚀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9 |
林深,郑瑛,王世铭,李小晶;杂多化合物对苯酚羟化制苯二酚反应的催化性能[J];合成化学;2000年05期 |
20 |
杨汉民;稀土杂多化合物Sn_4[Ce(Ⅳ)W_(10)O_(33)]·32H_2O制备及纳米化[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