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扫描法在次同步振荡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完善和改进频率扫描法在次同步振荡(SSO)分析中的应用,首先详细介绍了频率扫描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频率扫描法的两种实现方法,指出串联方法应用相对广泛,更能反映频率扫描法的本质;并联方法较适合于未进行任何等值的单机无穷大系统。最后以PSCAD为平台进行仿真,IEEE第一标准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频率扫描法所采用的系统等值能够真实反映电气谐振频率,且串并联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单机无穷大系统;IEEE第二标准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串联方法适用于多机系统的SSO分析。
|
|
|
|
1 |
徐政,罗惠群,祝瑞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方法概述[J];电网技术;1999年06期 |
2 |
权白露;直流输电次同步振荡的早期判断[J];高电压技术;1995年02期 |
3 |
余军,何富发,周波;利用直流输电抑制交直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仿真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
4 |
罗惠群,丁志刚;华东电网次同步振荡问题的研究[J];华东电力;1995年07期 |
5 |
陈陈,杨煜;几种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阐述[J];电网技术;1998年08期 |
6 |
周群,张益,黄家裕;非特征谐波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研究[J];电网技术;1999年12期 |
7 |
秦涌,蔡邠;异步电机群的次同步振荡及其抑制措施[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4年02期 |
8 |
倪以信,王艳春,陈寿孙,张宝霖;多机系统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
9 |
张益,黄家裕,刘延平;交直流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程序[J];中国电力;1998年05期 |
10 |
孙丽平,陈允平,刘会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J];湖北电力;2002年06期 |
11 |
胡云花,赵书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阻尼耦合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9期 |
12 |
李光琦,张世学,张直平;频率扫描法分析西北330千伏主网高串补水平下的次同步谐振可能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
13 |
徐政,祝瑞金,罗惠群;华东电网次同步振荡特性研究[J];电网技术;1999年07期 |
14 |
刘晓冬,杨煜,陈陈;基于采样—数据模型方法的可控串联补偿系统对次同步振荡抑制作用的计算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
15 |
赵付青,余冬梅,杨亚红;STEP标准实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图学学报;2002年04期 |
16 |
杨帆,王西田,陈陈;HVDC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的GUI实现[J];中国电力;2005年01期 |
17 |
杨煜,陈陈;次同步谐振的线性化解析与阻尼系数处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3期 |
18 |
吕智;广域虚拟群用户呼叫的实现方法[J];铁道通信信号;2005年08期 |
19 |
王伟勋;岩体力学中层状岩体及带有节理裂隙的弹性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算法源程序在PC机上实现的几种方法[J];甘肃科技;2005年08期 |
20 |
肖友强;云广第一直流对云南大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分析[J];云南电业;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