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摘要】: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的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WDSM具有精度高,机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模拟误差在一周之内,绝大多数地点在2~4天。在北纬34°17'~38°56'的范围内,采用北京10号品种,将WDSM的模拟误差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除播种—出苗阶段略接近外,其他阶段均减少7.8~40.7天。与CERES-Wheat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出苗—抽穗阶段减少4.2天,在整个生育期也有所减少。
|
|
|
|
1 |
石晓燕;朱艳;汤亮;曹卫星;;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2 |
刘铁梅,曹卫星,罗卫红,王绍华,尹钧;小麦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J];麦类作物学报;2001年03期 |
3 |
冯利平,高亮之,金之庆,马新明;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7年04期 |
4 |
郑国清,高亮之;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
5 |
涂修亮,胡秉民,程功煌,陈建,吴文华;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拟[J];作物研究;1999年01期 |
6 |
姜青珍,张建平,李雁鸣;水分影响小麦光合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7 |
李宏;陈宇;张文泽;;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测报模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8 |
涂修亮,胡秉民,朱俊林;看麦娘(Alopecuras aequalis sobol)与小麦株高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9 |
陈国庆,朱艳,曹卫星;小麦叶鞘和节间生长过程的模拟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
10 |
戴高星;;小麦、豌豆混种栽培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
11 |
李伟艳;刘新伦;陈春环;吉万全;;小麦成熟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
12 |
杨建江;;小麦防早春冻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1年10期 |
13 |
李藎卿;;小麦的嫁接试验[J];生物学通报;1956年10期 |
14 |
;小麦镇压技术的初步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1973年08期 |
15 |
刘春源;;塞外春麦夺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73年02期 |
16 |
;分类排队加强小麦田间管理[J];农业科技通讯;1973年03期 |
17 |
;怎样管好晚茬麦[J];河北农业科技;1973年10期 |
18 |
;落实农业“八字宪法” 夺取小麦丰收[J];新疆农业科学;1974年03期 |
19 |
;批判反动的“天命观” 小麦低产变高产[J];内蒙古农业科技;1974年06期 |
20 |
;小麦早熟育种工作的初步总结[J];江苏农业科学;197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