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冯利平  高亮之  金之庆  马新明  
【摘要】: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的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WDSM具有精度高,机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模拟误差在一周之内,绝大多数地点在2~4天。在北纬34°17'~38°56'的范围内,采用北京10号品种,将WDSM的模拟误差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除播种—出苗阶段略接近外,其他阶段均减少7.8~40.7天。与CERES-Wheat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出苗—抽穗阶段减少4.2天,在整个生育期也有所减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石晓燕;朱艳;汤亮;曹卫星;;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刘铁梅,曹卫星,罗卫红,王绍华,尹钧;小麦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J];麦类作物学报;2001年03期
3 冯利平,高亮之,金之庆,马新明;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7年04期
4 郑国清,高亮之;玉米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J];江苏农业学报;2000年01期
5 涂修亮,胡秉民,程功煌,陈建,吴文华;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的模拟[J];作物研究;1999年01期
6 姜青珍,张建平,李雁鸣;水分影响小麦光合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李宏;陈宇;张文泽;;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测报模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8 涂修亮,胡秉民,朱俊林;看麦娘(Alopecuras aequalis sobol)与小麦株高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陈国庆,朱艳,曹卫星;小麦叶鞘和节间生长过程的模拟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10 戴高星;;小麦、豌豆混种栽培模式[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11期
11 李伟艳;刘新伦;陈春环;吉万全;;小麦成熟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因素[J];麦类作物学报;2011年06期
12 杨建江;;小麦防早春冻害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1年10期
13 李藎卿;;小麦的嫁接试验[J];生物学通报;1956年10期
14 ;小麦镇压技术的初步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1973年08期
15 刘春源;;塞外春麦夺高产[J];农业科技通讯;1973年02期
16 ;分类排队加强小麦田间管理[J];农业科技通讯;1973年03期
17 ;怎样管好晚茬麦[J];河北农业科技;1973年10期
18 ;落实农业“八字宪法” 夺取小麦丰收[J];新疆农业科学;1974年03期
19 ;批判反动的“天命观” 小麦低产变高产[J];内蒙古农业科技;1974年06期
20 ;小麦早熟育种工作的初步总结[J];江苏农业科学;197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谷;王裕中;史建荣;潘跃东;;禾谷丝核菌胞外酶的产生及其对小麦作用的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小麦小穗的离体培养[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3 马兴林;梁振兴;;小麦分蘖发生、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4 马兴林;梁振兴;;小麦穗分化同内源吲哚乙酸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玉米素关系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5 韩桂仲;段爱菊;刘顺通;刘长营;张自启;牛献伟;;小麦不同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简报[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杨胜利;马玉霞;吕海英;;小麦优质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推广对策[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7 杨夏平;;广增素对玉米、小麦的增产效果试验初报[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牛吉山;郑磊;王保勤;常阳;沈天民;;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与PmLK906连锁的ESTs[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晓林;吕金印;山仑;;水分亏缺对小麦光合固碳及根系耗碳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葛荣朝;;小麦耐盐相关基因TaSTK的克隆与功能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宏;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马雷;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孟军;小麦耐盐相关基因HKT克隆及多样性与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侯文胜;优化三种遗传转化体系创造转抗虫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种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姜涛;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6 李斯深;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7 苗红梅;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徐文忠;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元件克隆分析与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9 戴艳;小麦组蛋白修饰酶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马守才;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秀琴;对小麦生长模型WheatSM改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丰庆河;钾素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小村;小麦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彭丹辉;小麦苗期热胁迫基因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朱永飞;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赵虹;小麦基因枪转化体系的建立和抗除草剂基因的导入[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7 许景升;小麦外源抗黄矮病基因相关片段的克隆和鉴定[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章乐;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片段的筛选、克隆及序列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丽;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新军;冬小麦不同密度下两品种混合群体效应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春;怀远145万亩小麦全面开镰[N];蚌埠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玉栋朱永生;泗水抓好小麦秸秆禁烧及利用[N];济宁日报;2007年
3 史润生;山西小麦去年减产较多 今年与去年一样不容乐观[N];粮油市场报;2006年
4 万达期货 李警卫;美盘利多恐慌挥之不去 郑盘徘徊之中意欲突破[N];粮油市场报;2007年
5 王伟民;我市夏收进入收官[N];苏州日报;2007年
6 高传立;我市万亩连片小麦亩产创新高[N];徐州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冬玲;河南小麦“出访”东南亚[N];中国质量报;2003年
8 ;2002我国小麦出口优势分析 有备便有商机[N];农民日报;2003年
9 课屏昕;邢台 小麦交易平淡[N];农民日报;2004年
10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供稿;小麦、大米价升 玉米价降[N];农民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