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岩溶区1900-2012年旱涝灾害分析
【摘要】:以1900-2012年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历史资料为研究依据,通过频次、年份的分析,直观呈现中国西南岩溶区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分布图。对中国西南岩溶区的旱涝灾害特点进行总结可知,该区旱灾发生频率非常高,洪涝灾害以暴雨洪水和岩溶洼地内涝的形式年年不断。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岩溶地形地貌比较发育。推测该区旱涝灾害的发生除了降水量的影响,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
|
|
|
1 |
刘成武,黄利民;湖北省旱涝灾害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综述[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2 |
郝云理;;2000年前减轻山东省旱涝灾害的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3年05期 |
3 |
刘敏,倪国裕;湖北省旱涝灾害的若干统计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2期 |
4 |
姜爱军,周学东,董晓敏;气候旱涝灾害诊断及其防抗服务[J];灾害学;1994年04期 |
5 |
梁留科;旱涝灾害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J];灾害学;1996年01期 |
6 |
叶彩华,郭文利;北京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
7 |
李瑾;天津地域旱涝灾害及减灾的对策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8 |
李伟,黎洪德;旱涝灾害的分形研究方法[J];灾害学;2000年02期 |
9 |
吴德启,王学会,蔡海华,陈炳才,钱立礼;皖西南地区旱涝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
10 |
许月卿,邵晓梅,刘劲松;河北省旱涝灾害及其成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1 |
黄建武;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
12 |
朱晓华,蔡运龙,王建;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形结构[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13 |
焦士兴,刘少峰,刘清春;河南省2010年旱涝灾害预测[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2期 |
14 |
刘建清,陈连侠;枣庄市旱涝灾害的灰色系统预测方法[J];山东气象;2005年03期 |
15 |
朱业玉;程炳岩;王记芳;;河南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分析[J];灾害学;2006年03期 |
16 |
孙在斌;谢世友;何冬晓;邓晓军;;山东省旱涝灾害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
17 |
赵慧颖;;旱涝灾害灾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及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
18 |
梁雨华;;吉林省西部旱涝灾害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
19 |
彭洁;张丹丹;王本质;;湘西州旱涝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J];内蒙古气象;2007年05期 |
20 |
王进军;;旱涝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