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溶磷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特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从长春市农安县西盐碱地土壤样品中筛选出的溶磷能力强的菌株进行溶磷特性研究,为盐碱地改良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160份采自长春市农安县西的盐碱土为样品,利用NBRIP培养基对菌株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菌种P1通过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分析该菌株溶解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能力,通过L25(54)正交试验,以溶磷量为考察指标,碳源、氮源、pH和磷酸钙为考察因素,分析该菌株培养的最优条件,最后分析了该菌株利用硝酸盐的能力。【结果】从160份供试土壤中分离出307株溶磷菌,其中菌株P1生长表现最好。经鉴定菌株P1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其96h能将9cm培养皿内的白色无机磷固体培养基溶解至完全透明;在NBRIP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8h,溶磷量可达1 064.21μg/mL。菌株P1对磷酸铝和磷酸铁有较好的溶解能力,最高溶磷量为96.02和15.34μg/mL;在磷酸钙、磷酸铝和磷酸铁的培养液中,菌株P1的溶磷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初始pH值为7、底物磷酸钙用量为10g/L时,培养菌株P1的溶磷效果最好,溶磷量达1 276.75μg/mL。此外,菌株P1对硝态氮也有一定的利用能力,在以硝酸钠、硝酸钾为唯一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8h后,使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92.90和196.79μg/mL。【结论】从盐碱土中筛选到1株对难溶性磷酸盐有较强溶解能力、对硝态氮有一定利用能力的绳状青霉P1菌株,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汤树德,石晶波,高强俊;高效溶磷黑曲霉菌株筛选、溶磷机制及其条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83年05期 |
2 |
王富民,刘桂芝,张彦,吴皓琼,沙长青,李雅文,王延秋,徐浩林,徐光云;高效溶磷菌的分离、筛选及在土壤中溶磷有效性的研究[J];生物技术;1992年06期 |
3 |
林启美,赵海英,赵小蓉;4株溶磷细菌和真菌溶解磷矿粉的特性[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6期 |
4 |
刘晓芳,黄晓东,孔健;不同的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微生物溶磷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2期 |
5 |
吕学斌;孙亚凯;张毅民;;几株高效溶磷菌株对不同磷源溶磷活力的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
6 |
李海云;孔维宝;达文燕;牛世全;;土壤溶磷微生物研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13年07期 |
7 |
张淑红;;1株溶磷细菌的筛选及其溶磷物质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
8 |
范丙全,金继运,葛诚;溶磷草酸青霉菌筛选及其溶磷效果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
9 |
闫博文;何艳;王一非;孙晔;;几株黑曲霉菌株的溶磷能力初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10 |
黄静;盛下放;何琳燕;;具溶磷能力的植物内生促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0年06期 |
11 |
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溶磷菌对4种难溶性磷酸盐溶解能力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2年02期 |
12 |
林启美,赵海英,赵小蓉;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0期 |
13 |
王辰月;陈秀蓉;杨成德;叶震;李振东;;线叶嵩草内生细菌的鉴定及溶磷效果的初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14 |
李凤霞;梁锦绣;周涛;;宁夏产枸杞根际溶磷菌分离及溶磷能力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
15 |
冯宏;李永涛;张干;罗春玲;;强抗镉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磷能力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
16 |
赵小蓉,林启美,李保国;微生物溶解磷矿粉能力与pH及分泌有机酸的关系[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3期 |
17 |
齐文娟;龙瑞军;周万海;冯瑞章;姚拓;徐松鹤;;溶磷菌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溶解磷矿粉的性能比较[J];草原与草坪;2007年05期 |
18 |
白文娟;胡蓉蓉;章家恩;冯丽芳;徐华勤;;玉米根际溶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溶磷能力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
19 |
王小妹;袁生;常志州;黄红英;张建英;;一株土生克雷伯氏杆菌(k.pneumoniae)溶磷能力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6年04期 |
20 |
易艳梅;黄为一;;产多糖溶磷细菌对难溶性Ca-P的活化特性[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