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5个同质CMS系及其保持系、杂交种的同工酶比较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5种同质异核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5种恢复系、15种杂交F1为试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各不育系与其近等基因系——保持系的EST、POD同工酶酶谱较为相似,而5种不育系间及5对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差异无规律可循。聚类结果表明聚在一起的类群均有亲缘关系。同工酶表现为明显的共显性,EST尤为明显,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特殊条带,杂种F1综合了双亲条带,因而也有与每一亲本不同之处。说明共显性的EST等同工酶可用于分析亲缘关系、建立品种指纹及鉴定杂交种纯度等。
|
|
|
|
1 |
季静,王萍,胡汉桥,阎石,王罡;向日葵CMS育性恢复的研究[J];遗传学报;1998年03期 |
2 |
季静,王罡,吴颖,王萍;向日葵CMS恢保关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J];作物学报;1999年06期 |
3 |
李小琴,刘纪麟,王相琴;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研究的进展[J];作物杂志;1999年04期 |
4 |
李镭,郑用琏,张方东;玉米S组CMS胞质与正常胞质育性相关基因基于SSP-PCR的遗传多型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0年06期 |
5 |
杨翠玲,田建华;油菜CMS柱头亲和性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3期 |
6 |
查正根,陶宁,欧亚非,金闻博;烟草薄片胶用CM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烟草科技;2000年08期 |
7 |
李烨;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遗传机制研究[J];北方园艺;2002年03期 |
8 |
唐章林,谌利,陈云坪,张学昆,殷家明,李加纳;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的遗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张祖新,张方东,郑用琏;玉米CMS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遗传;2002年05期 |
10 |
李悦有,王学德,徐亚浓;棕色棉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细胞学观察[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