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属真菌微机鉴定系统的组建和应用
【摘要】:选取在PCA培养基上的36个编码性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的平均连锁法,建立了以中国的23种链格孢属(Alternaria)、1种单隔孢属(Ulocladium)和1种葡柄霉属(Stemphylium)真菌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鉴定系统。用这个系统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上的1个未知菌株(Alternaria sp.1)和苹果(Malus asiatica)上的3个未知菌株(Altermaria sp.2,Alternaria sp.3,Alternaria sp.4)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A.sp.2为A.tenuis,A.sp.3为A.tenuissima,A.sp.1和A.sp.4为不同于上述23种链格孢的2个种。证明此鉴定系统具备比较、鉴定性能。
|
|
|
|
1 |
南忠仁;;白银市中心区土壤养料肥力系统聚类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2 |
王欣;;聚类分析及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贵州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
3 |
高芬芬;;山东省生态经济分区研究[J];科技资讯;2006年12期 |
4 |
漆雁斌;;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04期 |
5 |
邢军辉;王丽娜;陈文文;;模糊ISODATA与系统聚类分析在测井层位归类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2期 |
6 |
时有明;刘刚;孙艳琳;魏生贤;晏翠琼;何禧佳;;FTIR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分析鉴别松茸和姬松茸的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0年02期 |
7 |
苏燕;刘素珍;范瑾;宋美琴;靳玉贞;彭丽娟;;山西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系统聚类分析[J];山西地震;2011年02期 |
8 |
刘志雄,胡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5期 |
9 |
吴潇;葛晓光;钱凯;;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在矿区沉积物分类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10 |
丁建立;系统聚类分析和产品ABC分析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综合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1期 |
11 |
肖秋生,聂俊华,陈红艳;系统聚类分析在区域性土壤养分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2 |
龙海英;高国英;聂晓红;;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系统聚类分析[J];内陆地震;2006年04期 |
13 |
何清波,董才如,毛敌雄,辜丽军;幽门螺旋菌的系统聚类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14 |
刘进学,朱湘民,汤显春,张世敏,陈华,夏祥明;不同系统聚类算法对昆虫包涵体病毒模式的识别[J];中国病毒学;1997年02期 |
15 |
汤显春,朱湘民,刘进学,夏祥明,陈华,张世敏;裂解气相色谱法和聚类分析在病毒识别中的应用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
16 |
周艳时,杨德刚,徐美卿;新疆经济类型的划分及综合经济区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
17 |
罗礼溥;郭宪国;钱体军;吴滇;门兴元;董文鸽;;中国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的群落相似性(英文)[J];动物学报;2007年02期 |
18 |
廖晓勇;陈治谏;王海明;罗承德;;西藏土地利用综合分区[J];山地学报;2009年01期 |
19 |
杜丽茶;符卓;;基于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J];中小企业科技;2006年11期 |
20 |
涂黎明;刘培;付松建;韩天石;;基于灰色层次理论的系统聚类分析模型应用[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