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云康,陈炳德;管内竖直向上流动水的临界热流密度研究[J];核动力工程;1995年01期 |
2 |
李炳书
,陈忠民
,俞尔俊
,宋玺清;临界热流密度实验[J];核动力工程;1981年04期 |
3 |
李忠朋;管内流动轴向热流密度非均匀分布对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1982年02期 |
4 |
卢冬华,黄彦平,白雪松;高流速下窄矩形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试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4年02期 |
5 |
王迅,渠颖;底部封闭矩形通道临界热流密度的理论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6 |
赵华,叶树荣,李忠朋,程良成;自然循环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1991年03期 |
7 |
周涛,苏光辉,张维忠,秋穗正,贾斗南;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环形通道内液钠的临界热流密度[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1年01期 |
8 |
周涛,苏光辉,廖义香,张维忠,秋穗正,贾斗南;环形通道内液钠的临界热流密度的灰色相关分析和灰色模型的建立(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年S4期 |
9 |
唐锡文;子通道分析程序在整理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上的应用[J];核动力工程;1997年01期 |
10 |
郎雪梅;55全长棒束非均匀加热管设计[J];核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
11 |
叶树荣;关于核电站燃料棒束临界热流密度研究中一些问题的讨论[J];核动力工程;1989年03期 |
12 |
秋穗正,张维忠,廖义香,贾斗南;液态钠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年S1期 |
13 |
钱永柏,喻真烷,贾斗南,苏光辉;竖直环形通道内过渡沸腾传热实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94年03期 |
14 |
庞凤阁,高璞珍,王兆祥,彭敏俊,丁洪河,许岷;摇摆对常压水临界热流密度(CHF)影响实验讲究[J];核科学与工程;1997年04期 |
15 |
郑映烽,蔡章生,陈玲;核反应堆最小烧毁比计算的新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16 |
彭云康,蒋序伦;单管内向下流动低含汽量下临界热流密度的理论估算[J];核动力工程;1993年02期 |
17 |
庞凤阁;均匀加热竖直管内强迫对流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1998年01期 |
18 |
肖泽军,陈炳德,李忠朋,贾斗南;临界热流密度实验研究进展[J];核动力工程;2003年01期 |
19 |
蔡康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传热实验室介绍[J];核动力工程;1987年01期 |
20 |
张汉勋,陈玉宙,郝老迷;基于低压过冷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数据评价各种公式、模型及95CHF表[J];核科学与工程;2000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