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一种改进的二氧化碳吸收减排法

李青  余云松  姜钧  张早校  
【摘要】:为了研究利用乙醇胺(MEA)溶液从化石燃料燃烧电厂的尾气中分离CO2来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ASPEN PLUS软件结合电厂参数建立了MEA溶液吸收CO2的流程.流程中的反应采用Eletrolyte-NRTL模型,吸收塔、解吸塔采用RADFRAC模型.通过模拟分析操作参数变化对CO2减排流程的影响,获得了最优操作点,同时对流程进行了改进,对压缩机级间热能回收进行了探讨.通过优化得到流程的最优操作点:MEA的质量分数为40%,CO2的回收率为99.2%,解吸塔操作压力为0.2 MPa,贫液负载量为0.131.回收压缩机级间热能及改进操作条件后,最优操作工况下CO2的解吸能耗为2.947 GJ/t,减排成本为344.0元/t,电厂效率由减排前的45%仅降为32.7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坤毅;;开始掩埋温室气体[J];飞碟探索;2010年12期
2 李忠东;;自觉过低碳生活[J];课外生活;2010年08期
3 方薏;;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氮污染[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7期
4 晓冬;;二氧化碳捕集储藏拟在内蒙古试点[J];西部资源;2011年02期
5 宋克海;刘睿;杨云云;;碱回收炉二氧化碳回用方案的研究与应用[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6 赵国文;;低碳经济离我们还有多远[J];内蒙古水利;2011年04期
7 宋克海;刘睿;杨云云;;碱回收白泥制备轻质碳酸钙[J];纸和造纸;2011年06期
8 许思维;韩彩芸;张六一;张严严;杜东泉;何淑芳;罗永明;;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1年04期
9 张艳;李清方;陆诗建;曲虎;刘英超;闫丹丹;;环丁砜-二乙醇胺(DEA)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孟庆知;;低碳生活知多少[J];青苹果;2010年05期
11 陈程;叶凡;;广西酒精产业化学需氧量减排与二氧化碳利用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年07期
12 夕蓓;;碳捕捉与封存专家——TecEco[J];低碳世界;2011年02期
13 陆诗建;李清方;张建;杨向平;焦广龙;;MEA-MDEA-DETA三元复合胺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J];化工环保;2010年06期
14 高亮;郭斌;段二红;;离子液体在净化CO_2,SO_2,H_2S方面的研究进展[J];河北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15 车安宁;;“温室效应”——也许是个“天大”的误区[J];飞碟探索;2011年03期
16 李建强;张新军;陆诗建;李清方;刘海丽;张艳;;碳酸钾-二乙烯三胺复合溶液吸收烟气中CO_2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17 张杰;郑德生;刘志强;滕克强;郭振;;新农村室内空气质量现状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7期
18 俞百炎;;“循环”的不仅仅是物质——从公开课《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的讨论说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19 王永胜;;CCS示范项目分析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20 ;《广东省居民环保低碳生活手册》连载[J];环境;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铭;郜时旺;黄斌;刘练波;;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骆仲泱;张卫风;方梦祥;岑可法;;温室气体CO_2的回收技术[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3 朱敬;李雄浩;韩旭;余福胜;薛永杰;;电站锅炉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4 朱敬;李雄浩;韩旭;余福胜;薛永杰;;电站锅炉二氧化碳减排与利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席晶晶;武斌;朱家文;;有机液层促进CO_2吸收和解吸条件的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高博;肖峰;;废水处理必须重视能源消耗——节能减排中的重要问题[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7 ;海藻吸收二氧化碳快[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8 李培源;苏炜;霍丽妮;;二氧化碳分离捕集技术研究进展[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梁以德;;可持續發展:危中有機[A];2009GHMT第7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台北)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范立海;潘韬;程丽华;张林;陈欢林;;微藻膜式光生物反应器脱除CO_2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仲均;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江长胜;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王欢;电羧化有机化合物固定CO_2反应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广建;烟气中CO还原SO_2自由基反应机理和催化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谢维杰;光谱解析低温等离子体中O_2,N_2,CO_2的活性中间体及其环境化学行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沈春枝;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伍广朋;结晶性及功能化二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攀;V_2O_5/AC催化剂脱硝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张卫风;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碳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长龙;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用于二氧化碳分解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姜永新;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张新华;低温液体材料吸附二氧化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光临;二氧化碳化学吸收剂的复配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胡晓艳;年产5万吨CO_2回收工艺的设计与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东辉;高比表面积活性碳材料分类二氧化碳:实验和分子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7 李志伟;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及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费小猛;用活性炭脱除低浓度SO_2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荚江霞;旋转碟片超重力场中液滴和液膜分布规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10 胡林;基于多孔介质的CO_2吸脱附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洪宇;给二氧化碳地下安个家[N];辽宁日报;2008年
2 刘雅章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大气与海洋学教授;解寻二氧化碳失踪之谜[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莫白;二氧化碳封存的几种方法[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林筱竹珂含;美日法:让二氧化碳在地下安家[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建国;二氧化碳制塑技术开辟产业新天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路平 通讯员 郑跃;孟跃中:把二氧化碳变成塑料[N];广东科技报;2009年
7 张春燕 整理撰写;二氧化碳如何影响气候?[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翟旺;重庆地下可封存240亿吨二氧化碳[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胜利油田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张建;重新认识二氧化碳[N];经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班玮;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