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循环中的不可避免损失
【摘要】:为了确定在热力循环中可回收的能源潜力 ,将其损失分为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损失 .通过内可逆卡诺循环传热温差引起的不可逆损失力学分析 ,提出了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来确定在热力循环中的不可避免损失的方法 ,推导出了确定工质和热源间的不可避免损失的计算公式 .利用推导的公式和平均温度的概念 ,可以对实际循环中由温差传热引起的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损失进行分析和计算 ,从而减少可避免的损失 ,以改进循环和提高循环的效率 .
|
|
|
|
1 |
陈林根,孙丰瑞;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的一些进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2 |
刘畅;陈林根;孙丰瑞;;内可逆工质恒比热Meletis-Georgiou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建模与性能优化[J];热力透平;2011年02期 |
3 |
刘雄;陈林根;秦晓勇;戈延林;孙丰瑞;;内可逆矩形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节能;2013年01期 |
4 |
袁秋霞;马一太;;分体式空调器能效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3年05期 |
5 |
孙丰瑞,陈林根,陈文振;热源间定常态能量转换热机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和评估[J];热能动力工程;1989年02期 |
6 |
陈文振,孙丰瑞,陈林根;热源间制冷与泵热循环参数选择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准则[J];科学通报;1990年11期 |
7 |
陈文振;孙丰瑞;陈林根;;关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最小熵产生最大值原则[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8 |
陈林根,孙丰瑞,陈文振;联合动力装置的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最优性能[J];动力工程;1994年02期 |
9 |
严子浚,陈金灿;关于两有限热源间热机工作参数选择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准则[J];应用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10 |
孙丰瑞,陈林根,龚建政,陈文振,赖锡棉;一类不可逆热泵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性能[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5年01期 |
11 |
陈林根,孙丰瑞,陈文振;不可逆定常态流热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最优化[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12 |
姚寿广;两类循环模式下不可逆热机装置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3 |
李军,陈林根,孙丰瑞;两级热电热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05年03期 |
14 |
聂建军;杜发荣;高峰;;实际联合动力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11期 |
15 |
严子浚,陈苏煌;三热源制冷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界限[J];科学通报;1986年10期 |
16 |
严子浚,陈苏煌;三热源泵热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界限[J];科学通报;1986年10期 |
17 |
陈金灿,严子浚;联合动力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8 |
马一太,段日强,杨昭,吕灿仁;变温热源制冷系统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
19 |
李大鹏,孙丰瑞,薛蒙,陈林根;有限热源的热机供热率与效率关系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J];太阳能学报;1995年04期 |
20 |
孙丰瑞,郭立峰,王子义,陈林根,陈文振;核动力蒸汽装置性能分析和优化的三种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J];核动力工程;199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