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研究面面观
【摘要】:正 “三群”者,乃指秦岭群,宽坪群和陶湾群。 “三群”处于中国大陆的腹地,横亘东西,绵延千余公里,号称中国南北之“分野”。其重要性,早为中国地质界公认,近年来尤为国外人士所瞩目,吸引着大批中外地质专家接踵而来,探索其奥秘,揭示其本质。目前,随着地质部组织的秦巴科研项目的全面开展,对“三群”的研究,将会掀起新的热潮,并更加引向深入。 一、历史回顾 综观“三群”之研究史,大致可分为路线地质调查,一比二十万区调和专题调研三个阶
|
|
|
|
1 |
张维吉;“三群”研究面面观[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年02期 |
2 |
李靠社,白胜利,蔡振龙;东秦岭丹凤群秦岭群宽坪群关系新探[J];中国区域地质;1994年03期 |
3 |
耿树方;秦巴地区变质地层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地质;1989年11期 |
4 |
安三元;周廷梅;胡能高;;秦岭群的构造变形和变质史及其时代问题雏议[J];地质通报;1985年03期 |
5 |
范继璋;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变质原岩恢复工作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03期 |
6 |
张秋生
,朱国林
,朱永正
,鄢永良;中国东秦岭北部前寒武纪地层[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04期 |
7 |
李英,赵东林,何瑞芳;北秦岭东部变质岩系同位素年代学及热历史研究[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8 |
何瑞芳;李英;张泽军;段联合;;秦岭造山带火山岩组合构造环境观点集锦[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3年01期 |
9 |
安三元,周廷梅,胡能高;秦岭群的构造变形和变质史及其时代问题雏议[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4年01期 |
10 |
郭进京;秦岭造山带中秦岭群内初始北北东向构造方位及其地质意义[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8年01期 |
11 |
裴先治,胡能高,高进龙;商南地区秦岭群中的韧性伸展构造[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1期 |
12 |
何瑞芳;安三元;杨家喜;林学军;;秦岭群变质深度的探讨[J];矿物岩石;1991年02期 |
13 |
陈能松;豫西蛇尾秦岭群P-T轨迹定量计算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14 |
王涛,杨家喜;豫西狮子坪秦岭群流变型式及流变相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S1期 |
15 |
何瑞芳;;秦岭群是扬子地台北缘古微陆块[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年03期 |
16 |
李威;陕西商南松树沟地区秦岭群中底砾岩层的发现[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3年01期 |
17 |
杨荣勇,任启江,胡受奚;东秦岭地区宽坪群的时代及其意义[J];地层学杂志;1993年04期 |
18 |
张木辰;赵喜民;李伟;;方城金红石矿带五间房矿床地质特征[J];河南国土资源;1993年02期 |
19 |
李靠社,白胜利,李万生;东秦岭中段宽坪群秦岭群地层厘定[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5年01期 |
20 |
;东秦岭秦岭群中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