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诱导牙釉质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形成的研究
【摘要】:以含Ca(NO3)2、NH4H2PO4和NaNO3组成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在人牙釉质表面电诱导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涂层。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形成涂层后的牙釉质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了电解液初始pH值﹑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涂层的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涂层的组分(HA)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涂层中HA晶体c轴的择优取向度的影响则较显著。当控制电解液的初始pH值为6﹑电流密度为0.5mA·cm-2﹑温度为55℃的时候,涂层中HA晶体沿c轴方向择优取向生长,且择优取向度和牙釉柱的HA较为接近。
|
|
|
|
1 |
陈文宣;《缺氧细胞辐射致敏剂》[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0年04期 |
2 |
周书敏;;下前牙夹板的钉状固位装置[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年01期 |
3 |
上海市、四川省防龋涂料协作组;汪一鸣;邵家珏;;防龋涂料的发展概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0年02期 |
4 |
黄星辉;;空气中钋的测定方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0年01期 |
5 |
黎兰馨,张世忠,陆美琼,骆日新,江俊荣,沈彦民;牙齿中氟、磷和钙的测定[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81年02期 |
6 |
罗桂云,李宏毅;两种不同激光(Nd-YAG,CO_2)辐照牙釉表面的扫描电镜初步观察[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4期 |
7 |
岳松龄,刘天佳,温兴民;早期牙釉质龋的破坏途径和方法(第二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1期 |
8 |
周志瑜;实验性牙源性囊肿和釉质发育不全:对解释人含牙囊肿的发病机制可能有重要意义[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1年04期 |
9 |
铃本周一;相泽益男;霍纪文;;化学技术在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81年02期 |
10 |
山田正
,五十岚公英
,张达生;根据牙垢pH值的测定论龋病的诱发性[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