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Ⅱ)没食子酸的配位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摘要】: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没食子酸(GA)、Zn2+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配位行为及其与DNA的作用.探讨了溶液的pH值对配位行为的影响.计算了GA和Zn2+在溶液中的配位数,推测了二元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以及DNA对GA Zn2+体系的荧光淬灭常数.结果表明GA单独存在时,几乎不与DNA发生作用.当GA与Zn2+按1∶1形成配合物后,可以与DNA发生作用,三元复合物的形成,使体系的吸收光谱红移,荧光强度降低,HPLC的保留时间改变.GA在Zn2+介导下与DN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
|
|
|
1 |
梁海燕;李金培;;一种新型热成像材料[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
|
|
|
|
1 |
杨周生,于俊生,陈洪渊;四环素-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
2 |
叶宝芬,朱永林,鞠熀先;DNA与苯胺红T的相互作用与荧光定量检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12期 |
3 |
宋玉民,康敬万,卢小泉,王志华,高锦章;桑色素及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
4 |
卢继新,张贵珠,黄志娜,赵鹏;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J];化学学报;2002年06期 |
5 |
黄波,邹国林,杨天鸣;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10期 |
6 |
李红,乐学义,吴建中,刘捷,计亮年,a蒋雄,李伟善,徐政和;铜(Ⅱ)邻菲咯啉蛋氨酸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
7 |
宋玉民,杨培菊,王流芳,杨美玲,康敬万;全反式维甲酸合钐(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8期 |
8 |
刘瑕,高恩君,杨春艳,骆定法;新型钯三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
|
|
|
|
1 |
张然;;氨基酸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2 |
吴刚珂;李杨;颜承农;;中性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3期 |
3 |
汪永红;吴刚珂;颜承农;;茜素紫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4期 |
4 |
颜承农;刘晶;刘义;;茜素黄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的荧光光谱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3期 |
5 |
文美琼,罗永刚,王浩华;关于四环素—金属离子配合物与DNA的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6 |
王芳;裴明砚;唐乾;郑学仿;;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中荧光光谱学的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7 |
张国平,肖峰,訾言勤;乙基紫标记分光光度法测定核糖核酸[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8 |
罗黎,江崇球,李磊;光谱法研究氧氟沙星-铽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J];分析化学;2003年12期 |
9 |
颜承农,张华新,鞠香,梅平,刘义,潘祖亭;荧光光谱法研究钙试剂羧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J];分析化学;2005年06期 |
10 |
倪永年;杜姗;;核黄素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J];分析化学;2006年05期 |
|
|
|
|
|
1 |
冯喜增,白春礼,林璋,王乃新,王琛;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反应[J];分析化学;1998年02期 |
2 |
陈勇,李元宗,常文保,慈云祥;核酸分子嵌入剂[J];分析科学学报;1994年01期 |
3 |
张蓉颖,庞代文,蔡汝秀;DNA与其靶向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8期 |
4 |
宋玉民,康敬万,王志华,卢小泉,高锦章;手性三菲咯啉合镍与DNA的立体选择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12期 |
5 |
李青山,刘锐铃,黄计军,杨频;二氯二乙基锡与DNA作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4期 |
6 |
胡劲波,尚军,李启隆;镍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米托蒽醌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5期 |
7 |
郭祥群,李芳,赵一兵,王冬媛,许金钩;番红花红T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其在标记DNA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6年09期 |
8 |
张晓威,赵凤林,李克安;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7期 |
9 |
杨频,宋宇飞;金属配合物键合DNA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0年01期 |
10 |
董绍俊;张东波;;环糊精包络物的循环伏安法研究[J];化学学报;1988年04期 |
|
|
|
|
|
1 |
刘秉正;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2 |
陈叙龙,张清敏,张毓琪,张宝东,陈素平;鲤鱼肝胰脏线粒体DNA的分离、纯化方法[J];环境化学;1994年03期 |
3 |
周晓慧;DNA与免疫[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
4 |
张爱民,张建民;论基因组的分子进化[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
5 |
房经贵,章镇,刘大钧,马正强,JossiHillel;一种从贮藏较久番茄叶中提取适于PCR扩增的DNA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年01期 |
6 |
朱长军,张利宁,马春红,曹英林,宋静;一种新型杆状病毒亲本株的鉴定及病毒DNA的纯化[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7 |
张秀花,弓巧娟;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探针DMAHF的介质效应及与DNA的作用[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8 |
宗仁鹤,白春礼,李振刚,汪新文,聂焰,龚为穗,杨安庆,龚立三;激光对DNA作用机理的AFM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
9 |
宗志新,龚国权;阿的平荧光猝灭法测定 DNA(英文)[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0 |
张李阳;固体发酵红曲霉菌生物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