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批判
【摘要】:正 一、“马克思学”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在本世纪的五十一六十年代,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开始大谈“马克思的复兴时代”,后来逐渐形成一种所谓“马克思学”的独立学科。到了六十—七十年代,“马克思学”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界已引人注目,在联邦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都有目的地培训一些“人材”,对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的生平、活动和遗作进行完全特殊的“研究”,其特点是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依据。在“马克思学”刚出现时,它主要是通过夸大马克思早期的反映黑格尔思辨哲学或费尔巴哈抽象人文主义思想的著作的作用和地位,来歪曲马克
|
|
|
|
1 |
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2 |
潘宁;;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探析[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
3 |
罗文东;;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4 |
朱存明;;《手稿》与中国美学问题[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与“公有民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
6 |
冯青淑;;社会主义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
7 |
冉光荣;;民族文化传承再析[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8 |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
9 |
杨淑琴;;无神论与人的解放[A];人学论丛:第九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
10 |
李建平;;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