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系统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和途径的研究
【摘要】: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最终目标,立足两大视角,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界定了我国体育系统人力资源的性质、分类、功能与地位,对我国体育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与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体育系统人力资源已建立了相对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实体机构,初步建立了人力资源调研体系;我国体育系统人力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总体素质不高,人才配置不当,仍缺乏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知,人力资源的配置缺乏市场机制;探讨未来我国体育人力资源新需求及开发方向以及具体途径。
|
|
|
|
1 |
宋旭;;“体育系统”整体观刍议[J];体育学刊;2010年10期 |
2 |
张大超;杨军;;中国体育系统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状况及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
3 |
杜利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推进体育科技进步——2002年全国体育科技工作研讨会总结讲话[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07期 |
4 |
费瑛;刘静春;;对我国“体教结合”战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年12期 |
5 |
季春东;;基于人力资源理论历史演进视域的中国人力资本开发[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6 |
娄之歆;张洁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效学理论及运用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S2期 |
7 |
何熙文;王汉鹏;;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发展前景[J];经营管理者;2009年23期 |
8 |
郭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年02期 |
9 |
李正;蔡文利;;“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篮球运动员[J];体育学刊;2008年10期 |
10 |
吴晓明;;论胜利油田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开发[J];才智;2011年14期 |
11 |
林青;杨丽娜;曹宇;;略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
12 |
李元伟,鲍明晓,任海,卢元镇,王鼎华,熊斗寅,骆玉峰,胡利军;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8期 |
13 |
郑雪艳;;试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师资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4年01期 |
14 |
吴钧;;善待冲突[J];成才与就业;2001年01期 |
15 |
赵晶;闫育东;王家宏;;我国篮球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6 |
曹雯雯;;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看美中高校教师聘任制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17 |
刘青;郑宇;何芝;辛双双;谢卫;;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方式社会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
18 |
刘忠超;张宏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木桶原理”新解读[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
19 |
张伟;牛静;魏晓媛;;论北京奥运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
20 |
;变革与创新: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第六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年会[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年09期 |
|